[发明专利]车辆用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7305.7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2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大辅;驹路知博;新原英满;毛利正树;大路英次;参锅政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安伦律师事务所 11339 | 代理人: | 李晓双;杨永波 |
地址: | 日本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1.一种车辆用门,其是一种具有外板和板加强件且所述外板和所述板加强件通过复数个粘合部固定的车辆用门,其中,所述外板通过前部铰链安装于车身并且能够开闭,所述板加强件在所述外板的内侧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具备:
第1带状凸部,向车外侧突出且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带状凹部,在所述第1带状凸部的下方向座舱侧突出且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第2带状凸部,在所述带状凹部的下方向车外侧突出且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带状凹部具备:
凹顶线,位于所述带状凹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最向座舱侧突出且在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外板具备:
上部区域,位于所述凹顶线的上方;
下部区域,位于所述凹顶线的下方;
所述上部区域内的所述粘合部的数量大于所述下部区域内的所述粘合部的数量,
位于所述下部区域且距所述前部铰链近的前部下部区域内的所述粘合部的数量大于位于所述下部区域且距所述前部铰链远的后部下部区域内的所述粘合部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包括第1转折线,所述第1转折线是所述第1带状凸部和所述带状凹部的边界,在所述第1转折线上存在数个所述粘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带状凸部具有:
凸顶线,位于所述第1带状凸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最向车外侧突出且在前后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凹顶线和所述凸顶线之间的所述粘合部的数量处于用于粘合所述外板和所述板加强件的所述粘合部的数量的70%~90%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加强件从所述外板的前端向后端逐渐扩展。
5.根据权利要求1~4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加强件具有:
第1板加强件部,从所述外板的前端向后端延伸;
第2板加强件部,配置于所述第1板加强件部的下方且从所述外板的前端向后端延伸;
其中,所述第1板加强件部仅通过配置于所述上部区域的所述粘合部固定于所述外板,
所述第2板加强件部通过配置于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的所述粘合部固定于所述外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板加强件部配置为从所述外板的前端向后端向下倾斜,
所述第2板加强件部配置为从所述外板的前端向后端向下倾斜,
所述第2板加强件部的向下倾斜度大于第1板加强件部的向下倾斜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随着朝向车辆后方侧,所述第2带状凸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1~7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部仅配设于所述第1带状凸部和所述带状凹部。
9.一种车辆用门,其是一种具有外板和板加强件且所述外板和所述板加强件通过复数个粘合部固定的车辆用门,其中,所述外板通过前部铰链安装于车身且能够开闭,所述板加强件在所述外板的内侧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
在从车外侧观察所述外板的状态下,所述外板被穿过所述外板重心的水平线和铅直线划分,其具有:
第1象限,位于所述水平线的上方且所述铅直线的前方;
第2象限,位于所述水平线的上方且所述铅直线的后方;
第3象限,位于所述水平线的下方且所述铅直线的后方;
第4象限,位于所述水平线的下方且所述铅直线的前方;
其中,所述第1象限和所述第2象限中的所述粘合部的数量分别大于所述第3象限和所述第4象限中的所述粘合部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73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置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网络运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