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凝器模块以及包括冷凝器模块的热管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22625.6 | 申请日: | 2022-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2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金起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赵赫;李新娜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器 模块 以及 包括 管理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冷凝器模块以及包括冷凝器模块的热管理系统。冷凝器模块包括:热交换装置,包括制冷剂流入或排出的第一入口/出口和第二入口/出口以及形成在其内部的流动路径,制冷剂通过该流动路径在第一入口/出口和第二入口/出口之间流动;以及流动路径切换阀,分别连接到第一入口/出口和第二入口/出口,该流动路径切换阀可以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制冷剂从第一入口/出口流入并且制冷剂从第二入口/出口排出,在第二操作模式下制冷剂从第二入口/出口流入并且制冷剂从第一入口/出口排出。形成在热交换装置内部的流动路径在第一入口/出口和第二入口/出口之间沿重力方向具有不同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在冷却和加热时切换流动路径的冷凝器模块以及包括冷凝器模块的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由于鼓励环保车辆普及的政策和对高燃料效率车辆的偏好,在韩国注册的环保车辆数量呈增加趋势。作为环保车辆的电动车辆是使用电池和电动马达运行而不使用石油燃料或发动机的车辆。由于电动车辆具有通过使用电池中储存的电使马达旋转来驱动车辆的系统,因此电动车辆不会排出有害物质,并且噪音小,能源效率高。
在传统的使用发动机动力的车辆的情况下,车载加热系统使用发动机的废热来运行。然而,由于电动车辆没有发动机,因此电动车辆具有使用电力来运行加热器的系统。因此,电动车辆存在加热器运行时行驶里程显著减少的问题。
另外,电池模块应在最佳温度环境中使用,以使其保持最佳性能和较长寿命。然而,由于行驶时产生的热量和外部温度变化,难以在最佳温度环境中使用电池模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正在积极讨论将电动车辆的空调系统与热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方法。
应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循环包括设置在车辆外部的外部冷凝器。这里,外部冷凝器在室内冷却模式下用作散热器,而在室内加热模式下用作蒸发器。当外部冷凝器用作散热器时,冷却性能在制冷剂从外部冷凝器的上部流动到下部时得到改善。进一步,当外部冷凝器用作蒸发器时,吸热性能在制冷剂从下部流动到上部时得到改善。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外部冷凝器包括制冷剂从上部流动到下部或从下部流动到上部的固定的流动路径。特别地,现有技术中的外部冷凝器由于为了确保冷却性能形成了从上部流动到下部的流动路径结构,因而在室内加热时存在吸热性能劣化的问题。
本公开的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普通背景的理解,且不应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形成了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换流入外部冷凝器内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冷凝器模块以及包括冷凝器模块的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冷凝器模块来实现,该冷凝器模块包括: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包括制冷剂流入或排出的第一入口/出口和第二入口/出口,该热交换装置包括形成在其内部的流动路径,制冷剂通过该流动路径在第一入口/出口和第二入口/出口之间流动;以及流动路径切换阀,该流动路径切换阀分别连接到第一入口/出口和第二入口/出口,该流动路径切换阀可以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切换,在该第一操作模式下制冷剂从第一入口/出口流入并且制冷剂从第二入口/出口排出,在该第二操作模式下制冷剂从第二入口/出口流入并且制冷剂从第一入口/出口排出。形成在热交换装置内部的流动路径可以在第一入口/出口和第二入口/出口之间沿重力方向具有不同的位置。
从热交换装置的第一入口/出口流入并且从热交换装置的第二入口/出口排出的流动路径可以沿重力方向向上延伸,从热交换装置的第二入口/出口流入并且从热交换装置的第一入口/出口排出的流动路径可以沿重力方向向下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2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