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0204.X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7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郑建军;王孟孟;朱亚辉;王高利;李永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鹏鹏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部件 静力 试验 加载 节点 载荷 确定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方法,包括:确定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确定各个加载节点的加载载荷初始分布;构建部件静力试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考核目标对各个加载节点的灵敏度系数,进而构建灵敏度系数矩阵;构建部件理论状态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部件静力试验、理论状态有限元模型下考核目标响应误差,进而构建响应误差矩阵;利用灵敏度系数矩阵、响应误差矩阵,计算各个加载节点加载载荷的增量,更新各个加载节点的加载载荷,直至部件静力试验、理论状态有限元模型下考核目标响应误差满足要求,得到各个加载节点的加载载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中存在数量众多的结构部件,对部件进行静力试验,是考核部件性能的重要手段。
对部件进行静力试验,需要将部件承受的理论载荷准确转化为试验加载节点载荷,以此在静力试验中对部件施加载荷,当前,对于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多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迭代反复计算得出,效率较低,且难以保证结构考核目标响应误差的控制要求。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方法,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
确定各个加载节点的加载载荷初始分布;
构建部件静力试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考核目标对各个加载节点的灵敏度系数,进而构建灵敏度系数矩阵;
构建部件理论状态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部件静力试验、理论状态有限元模型下考核目标响应误差,进而构建响应误差矩阵;
利用灵敏度系数矩阵、响应误差矩阵,计算各个加载节点加载载荷的增量,更新各个加载节点的加载载荷,直至部件静力试验、理论状态有限元模型下考核目标响应误差满足要求,得到各个加载节点的加载载荷。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方法中,所述确定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具体为:
根据部件的结构形式、理论载荷分布,确定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方法中,所述确定各个加载节点的加载载荷初始分布,具体为:
根据理论总载总矩不变、控制剖面误差控制原则,确定各个加载节点加载载荷初始分配方案,进而计算得到各个加载节点的加载载荷。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方法中,所述考核目标包括部件上接头支反力、节点位移、单元应变及其应力。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部件静力试验加载节点载荷确定方法中,所述利用灵敏度系数矩阵、响应误差矩阵,计算各个加载节点加载载荷的增量,具体为:
dp=S-1*F;
其中,
dp为各个加载节点加载载荷的增量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0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