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最小极化相位的昆虫朝向估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0930.5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3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东;王锐;胡程;李沐阳;王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代丽;李微微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最小 极化 相位 昆虫 朝向 估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最小极化相位的昆虫朝向估计方法。首先基于微波暗室实测的昆虫PSM研究了昆虫极化相位特性,发现了昆虫朝向与极化相位的对应关系,即极化相位最小值总是出现在极化方向与昆虫体轴平行时,且对所有体型昆虫均成立;然后基于新发现的极化相位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昆虫朝向估计方法。该方法估计的昆虫朝向理论上不存在90°错误,且低信噪比下估计精度更高。本发明为测量昆虫朝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提高昆虫雷达的观测能力,促进昆虫迁飞行为的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最小极化相位的昆虫朝向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季节性迁徙行为广泛存在于水生、陆地、空中动物。然而,“迁徙动物如何知道它们要去哪”仍然是科学未解之谜。为研究动物的导航机理,需对迁徙动物进行有效监测。在迁徙的动物中,迁飞昆虫体型小、飞行高度高、且通常在夜间迁飞,这使得迁飞昆虫监测难以监测。昆虫雷达的出现使得迁飞昆虫监测成为可行,其对昆虫朝向的测量能力,使得昆虫迁飞朝向策略的研究成为了可能。
昆虫雷达已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包括扫描昆虫雷达、垂直昆虫雷达、全极化昆虫雷达。最早的昆虫雷达为扫描雷达,基于昆虫身体侧面雷达散射截面积(RCS,Radar Cross-section)大于头尾面的散射特性,对于存在共同定向的迁飞昆虫群,扫描昆虫雷达测量的回波P显表现为“哑铃”形状,与哑铃垂直的方向即为昆虫共同定向方向,因而,扫描昆虫雷达可测量迁飞虫群的共同定向。第二代昆虫雷达为垂直雷达,通过波束垂直对天、高速旋转线极化的波束测量昆虫腹部在360°极化方向的RCS。基于昆虫最大RCS出现在极化方向平行于体轴时的假设,垂直昆虫雷达可测量个体昆虫的头部朝向。然而,该假设仅对小昆虫有效,对部分大昆虫,存在昆虫最大RCS出现在极化方向垂直于体轴时的情况,此时提取的头部朝向会存在90°错误。前两代昆虫雷达均为非相参雷达,无法测量目标完整的回波相位。第三代昆虫雷达为全极化昆虫雷达,该型雷达为全极化、高分辨、相参体制,能直接测量个体昆虫的极化散射矩阵(PSM,Polarization Scattering Matrix),获取目标的回波相位信息。更多维的信息获取能力,为全极化雷达辨别90°朝向错误、提升朝向测量精度提供了可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最小极化相位的昆虫朝向估计方法,可以解决测量昆虫朝向时的90°朝向错误问题,并提高朝向测量精度。这有助于提高昆虫雷达的观测能力,促进昆虫迁飞行为的研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雷达测量获得昆虫极化散射矩阵PSM,建立昆虫极化相位方向图模型,分析昆虫极化相位特性;
步骤二、基于昆虫极化相位特性,建立昆虫朝向估计基本假设;昆虫朝向估计基本假设为:当极化方向与昆虫体轴平行时,昆虫极化相位最小,获得最小极化相位;
步骤三、基于所述最小极化相位,构建基于PSM的昆虫朝向估计表达式,利用所述基于PSM的昆虫朝向估计表达式进行昆虫朝向估计。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昆虫极化相位方向图模型为:
其中,Φ(α)表示在α方向下的相位值,α表示极化方向,s11、s12、s21和s22分别为PSM中HH、HV、VH和VV极化通道的幅度,β、β′、γ分别为PSM中HV、VH和VV极化通道的相位,H表示水平极化,V表示垂直极化,HV表示发射极化方式为V,接收极化方式为H;VH表示发射极化方式为H,接收极化方式为V;VV表示发射极化方式为V,接收极化方式为V;a和b均为指代参数分别用于指代如下内容: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基于所述最小极化相位,构建基于PSM的昆虫朝向估计表达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0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扇出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代替无缝钢管的焊管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