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4Cr1MoR中温容器用钢板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01078.6 | 申请日: | 2022-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7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杨雄;白海瑞;李鹏;杨源远;卢晓禹;王少炳;王栋;黄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60;B22D11/115;B22D11/12;B22D11/20;C21C7/064;C21C7/10;C21D1/28;C21D8/02;C22C3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全成哲 |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4 cr1mor 容器 钢板 制备 方法 | ||
1.一种14Cr1MoR中温容器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4~0.16%、Si:0.60~0.70%、Mn:0.48~0.64%、P:≤0.009%、S:≤0.004%、Cr:1.30~1.40%、Mo:0.50~0.60、Sb≤0.003%、Sn≤0.010%、As≤0.010%、J系数≤150、X系数≤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4Cr1MoR中温容器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45%、Si:0.64%、Mn:0.59%、P:0.008%、S:0.002%、Cr:1.32%、Mo:0.55%、Sb:0.0001%、Sn:0.0011%、As:0.0012%、J系数112、X系数1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4Cr1MoR中温容器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52%、Si:0.62%、Mn:0.55%、P:0.007%、S:0.001%、Cr:1.38%、Mo:0.54%、Sb:0.0001%、Sn:0.0012%、As:0.0013%、J系数117、X系数12.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4Cr1MoR中温容器用钢板,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53%、Si:0.67%、Mn:0.50%、P:0.007%、S:0.002%、Cr:1.31%、Mo:0.56%、Sb:0.0001%、Sn:0.0013%、As:0.0017%、J系数118、X系数12.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14Cr1MoR中温容器用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及工艺参数如下:
1)、转炉冶炼
采用经过脱硫预处理的铁水和优质废钢作为原料,高效顶底复吹转炉冶炼,出钢时碳含量≥0.06%,磷含量≤0.007%,出钢温度大于1560℃,避免出钢过程下渣;
2)、LF炉外精炼
LF炉外精炼进行升温和合金微调,通过优化钙处理操作和软吹工艺,进一步上浮排除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保持白渣时间控制在20分以上;出站前进行二次脱磷,进一步降低磷含量至0.005%以下;
3)、RH真空处理
RH工序采用循环深脱气工艺,在保证钢水温度稳定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氢、氧、氮气体含量,减小有害气体对钢质的不利影响;保证在小于60Pa下的真空处理时间大于20分;最终得到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4~0.16%、Si:0.60~0.70%、Mn:0.48~0.64%、P:≤0.009%、S:≤0.004%、Cr:1.30~1.40%、Mo:0.50~0.60、Sb≤0.003%、Sn≤0.010%、As≤0.010%、J系数≤150、X系数≤15的纯净钢水,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板坯连铸
采用多点弯曲连续矫直技术、电磁搅拌、凝固末端动态轻压下技术,通过恒温、恒拉速工艺,减轻连铸坯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缺陷;浇铸温度为液相线温度+(18~35)℃;最终得到厚度250mm优质板坯;板坯下线后坑冷24小时以上;
5)、板坯加热
在步进式加热炉中对板坯加热,充分保证钢板坯加热温度和均热时间,加热温度控制在1210℃~1240℃,总在炉时间控制在240~270min,保证合金元素的充分固溶,钢板坯温度均匀;
6)、轧制和冷却
轧制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粗轧时加大道次变形量,开轧温度为1160~1200℃,单道次相对压下率至少有两道次以上控制在14%以上;精轧时严格控制各道次变形量,精轧开轧温度≤950℃,终轧温度830-860℃;轧后钢板采用控制冷却,终冷温度650-700℃;
7)、热处理
根据经验公式并结合现场生产实际,确定正火温度为910℃~930℃,时间为30min+t×1.4min/mm,回火温度660-690℃,时间为30min+t×2.25min/mm,其中t为钢板厚度,单位为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10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系统业务流程自动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