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陀螺仪误差标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6024.7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2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端;张浑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神经网络 陀螺仪 误差 标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陀螺仪误差标定方法,包括将待标定的陀螺仪安装在静基座平台上,分析待随机误差并建立随机误差时域模型;将待标定的陀螺仪安装在三轴转台上并采样得到去除随机误差后的观测值;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实验数据;构建陀螺仪原始输出数据集;构建陀螺仪误差标定原始模型并训练得到陀螺仪误差标定模型;采用陀螺仪误差标定模型进行实际的陀螺仪的误差标定。本发明在标定前一定程度的排除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实现了端到端的预测,能够快速处理并记忆大量历史行为特征,并且具有强大的表达能力,而且可靠性高,而且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陀螺仪误差标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因此,保障导航系统的导航精度,就成为了导航系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陀螺仪是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陀螺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相对于惯性参考系的角速率的传感器,早期的陀螺仪主要有基于哥式效应(Coriolis Effect)的机械陀螺和基于萨格纳克效应(Sagnac Effect)的光学陀螺。近年来,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惯导器件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MEMS惯导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适于批量化生产、易于集成和实现智能化的特点。同时,微米量级的特征尺寸使得它可以完成某些传统机械传感器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因此,MEMS陀螺仪在低中端领域已经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使用。而在高端惯导领域,光纤陀螺因为其极高的精度,仍然是应用的首选。
惯性测量单元(IMU)是惯性导航系统(INS)的核心单元,IMU通常包括加速计、陀螺仪等传感器。陀螺仪是IMU的核心器件,其输出值的精度将直接影响整个导航系统的精度。因此,对陀螺仪的误差进行标定补偿是提升惯导系统性能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标定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即首先建立陀螺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的误差模型,再通过最小二乘法去拟合零偏、比例因子和交轴耦合。但是,该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只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并没有把所有参数考虑在内(温度漂移、非线性等),所标定的参数并不是最优拟合,标定的精度也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且精度较高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陀螺仪误差标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陀螺仪误差标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标定的陀螺仪安装在静基座平台上,并分析待标定的陀螺仪的随机误差,从而建立随机误差时域模型;
S2.将待标定的陀螺仪安装在三轴转台上并进行采样,基于步骤S1获取的随机误差时域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去除随机误差后的观测值;
S3.重复步骤S1~S2若干次,得到若干组实验数据;
S4.根据步骤S3得到的若干组实验数据,以去除随机误差后的观测值作为样本,以对应的真值作为样本标签,构建陀螺仪原始输出数据集;
S5.构建陀螺仪误差标定原始模型,并采用步骤S4得到的陀螺仪原始输出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陀螺仪误差标定模型;
S6.采用步骤S5得到的陀螺仪误差标定模型,进行实际的陀螺仪的误差标定。
步骤S1所述的将待标定的陀螺仪安装在静基座平台上,并分析待标定的陀螺仪的随机误差,从而建立随机误差时域模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待标定的陀螺仪安装在静基座平台上,使得IMU坐标系的前、右、下对准当地水平坐标系的北、东、地;
然后静止放置时间T,记录若干组观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60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