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大型卡车的侧导流防护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28188.0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5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光;许恩永;鲍家定;李骏;冯高山;唐荣江;姜峰;李勇滔;祖士明;李玉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B62D3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百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5 | 代理人: | 戴广达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大型 卡车 导流 防护 板结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型卡车的侧导流防护板结构,包括侧导流防护板本体,所述侧导流防护板本体前表面下方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侧导流防护板本体后表面右侧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二后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左右贯穿式的凹槽三,所述凹槽三内部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部位于所述凹槽三内部开设有上下贯穿式的通槽,该侧导流防护板在使用安装时便于进行角度调节来使得该导流防护板与车头进行紧密贴合安装,从而使得该导流防护板的使用效果较好,同时该侧导流防护板在使用时便于对侧导流防护板本体进行拆卸检修与清理,从而使得该导流防护板整体实用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大型卡车的侧导流防护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网上购物、交易成为众多企业和个人的首选购物方式,备受买卖双方的青睐,这就促使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大型卡车作为重要的运载交通工具在物流、运输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大型卡车一般指大型货车,且大型货车指重型和中型载货汽车。侧导流板是货车重要的功能件,是装配在驾驶室后侧部的导流装置,能够起到减小空气阻力,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大多数适用于大型卡车的侧导流防护板在使用安装时不便进行角度调节来使得该导流防护板与车头进行紧密贴合安装,从而对该导流防护板使用时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大多数的适用于大型卡车的侧导流防护板在使用时不便对导流防护板进行拆卸检修与清理,从而使得该导流防护板整体实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型卡车的侧导流防护板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大型卡车的侧导流防护板结构,包括侧导流防护板本体,所述侧导流防护板本体前表面下方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侧导流防护板本体后表面右侧的上方与下方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二后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左右贯穿式的凹槽三,所述凹槽三内部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部位于所述凹槽三内部开设有上下贯穿式的通槽,所述凹槽三内部上下两表面均开设有上下贯穿式的通孔,所述通孔内部插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贯穿所述通槽,且与所述通槽转动连接,所述竖杆内部位于所述通孔内部开设有前后贯穿式的内槽四,所述内槽四内部下表面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滑槽二内部前方与后方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二,两个所述滑块二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三,所述滑块二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通孔内部前后两表面的中心处均开设有内槽三,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内槽四内部中心处的一侧插接在所述内槽三内部,所述限位块内部开设有前后贯穿式的内槽二,所述内槽二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外表面位于所述内槽二内部套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靠近所述内槽四内部中心处的一端与所述插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远离所述内槽四内部中心处的一端与所述内槽二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插杆靠近所述内槽四内部中心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三,所述内槽三内部远离所述内槽四内部中心处的一侧开设有插槽,且所述插杆远离所述内槽四内部中心处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插槽内部,所述内槽四内部远离所述凹槽三内部中心处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二,且所述螺纹杆二外表面位于所述内槽四内部与两个所述连接块三相对的一侧相贴合,所述螺纹杆二靠近所述凹槽三内部中心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四,所述支撑杆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块左侧开设有前后贯穿式的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部插接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内部位于所述凹槽二内部贯穿有限位螺栓,且所述限位螺栓的顶端贯穿所述支撑块的顶部,所述侧导流防护板本体后表面左侧的上方与下方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部通过转动杆三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一,且所述螺纹杆一与所述内螺纹套筒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81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