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0251.6 | 申请日: | 202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1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毕永贤;孔德承;周浩淼;代晓艳;李昊;唐萌;胡雪情;王小小;张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宜格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64 | 分类号: | A61K8/64;A61K8/34;A61K8/37;A61Q19/00;A61Q1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章琪超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蓝铜胜肽经皮 渗透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促进渗透并应用在化妆品领域的组合物,公开了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包括双‑二乙氧基二甘醇环己烷1,4‑二羧酸酯、肌醇和鲨肝醇。本发明采用双‑二乙氧基二甘醇环己烷1,4‑二羧酸酯+肌醇+鲨肝醇的促渗组合,搭配简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蓝铜胜肽在皮肤中的渗透和累计渗透量,还可以促进蓝铜胜肽发挥更好的功效性,又可以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妆品组合物,特别是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不同功能的化妆品由于添加的活性成分不同,其作用部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将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递送到相应的作用部位,才能实现活性物质在化妆品对作用部位的最优分布及最佳功效。
蓝铜胜肽(三肽-1铜)可提高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力,具有促进I、IV、VII型胶原蛋白、FN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分泌,抑制IL-1α、TNF-α等炎症因子分泌,修复光损伤成纤维细胞的功能。蓝铜胜肽的作用部位,从表皮层开始,一直深入到基底层、基底膜及更深的真皮层,是一种集抗皱与修护于一体、起效浓度低、安全性高,且属于人体内源性成分的活性成分,在化妆品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蓝铜胜肽价格昂贵,且在较低浓度即可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在配方中添加少量的蓝铜胜肽可以大大节约该原料的应用成本。但蓝铜胜肽在应用时,搭配禁忌较多,且在配方稳定性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应用难度,这导致在该原料的促渗透体系难以构建,因此选取合适的促渗剂来帮助蓝铜胜肽达到作用部位,提高其效率就十分有必要。
双-二乙氧基二甘醇环己烷1,4-二羧酸酯是一种双亲性质的油剂促渗物,一般在化妆品中用作保湿剂。风险系数为1,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对于孕妇一般没有影响,没有致痘性。
肌醇,又名环己六醇,广泛分布在动物和植物体内,是动物、微生物的生长因子,也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皮肤中的天然渗透因子,风险系数为1,比较安全。
鲨肝醇是一种动物体内的固有物质,主要从鲨鱼鱼肝油中和动物黄骨髓中分离取得,具有提高细胞活性,延长细胞生存周期的功效。鲨肝醇应用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肤感调节剂,可以赋予柔润的肤感。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采用上述三种成分构成的高效的蓝铜胜肽促渗透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本发明具有搭配简单,促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蓝铜胜肽渗透量和渗透深度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包括双-二乙氧基二甘醇环己烷1,4-二羧酸酯、肌醇和鲨肝醇。
前述的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中,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双-二乙氧基二甘醇环己烷1,4-二羧酸酯0.01~1份、肌醇0.01~3份和鲨肝醇0.001~0.5份。
前述的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中,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双-二乙氧基二甘醇环己烷1,4-二羧酸酯0.15~0.3份、肌醇0.15~1.5份和鲨肝醇0.05~0.15份。
前述的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中,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双-二乙氧基二甘醇环己烷1,4-二羧酸酯0.25份、肌醇1份、鲨肝醇0.1份。
前述的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中,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双-二乙氧基二甘醇环己烷1,4-二羧酸酯1份、肌醇3份、鲨肝醇0.5份。
前述的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中,所述组合物在含有蓝铜胜肽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前述的一种促进蓝铜胜肽经皮渗透的组合物中,所述化妆品中蓝铜胜肽的质量含量为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宜格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宜格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0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