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包括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10319.2 | 申请日: | 2022-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7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郑求善;H·金;郑裕静;朴景秦;金贤;洪镇理;李延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H10K50/12;H10K8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金属 化合物 包括 发光二极管 | ||
公开了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的掺杂剂。因此,二极管的工作电压降低,发光效率和寿命得以提高:[化学式1]Ir(LA)m(LB)n其中在化学式1中,LA表示主配体,并且是选自由化学式2‑1、化学式2‑2、化学式2‑3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LB表示由化学式3表示的辅助配体,m和n各自表示与Ir(铱)结合的配体的数量,m为1、2或3,n为0、1或2,且m和n之和为3。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有机金属化合物,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磷光特性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包括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应用于各个领域,对显示装置的兴趣日益增加。其中一种显示装置是包括快速发展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当将电荷注入到形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发光层中时,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彼此复合以形成激子,因此激子的能量转化为光。由此,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光。与传统的显示装置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在低电压下工作,消耗相对较少的功率,呈现优异的色彩,并且由于可以应用柔性基板而可以以多种方式使用。此外,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可以自由地调整。
发明内容
与液晶显示器(LCD)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优异的视角和对比度,并且由于OLED不需要背光,因而重量轻且超薄。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在负极(电子注入电极;阴极)和正极(空穴注入电极;阳极)之间的多个有机层。所述多个有机层可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传输辅助层、电子阻挡层以及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等。
在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中,当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电子和空穴分别从负极和正极注入到发光层中,从而在发光层中产生激子,然后下降到基态而发光。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使用的有机材料可以主要分为发光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发光材料是决定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的重要因素。发光材料必须具有高量子效率、优异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并且必须均匀且稳定地存在于发光层中。发光材料可根据光的颜色分为发射蓝色光、红色光和绿色光的发光材料。颜色生成材料可包括主体和掺杂剂,以通过能量转移提高色纯度和发光效率。
近年来,有使用磷光材料而不是荧光材料用于发光层的趋势。当使用荧光材料时,作为发光层中产生的激子的约25%的单重态用于发光,而作为发光层中产生的激子的75%的三重态大部分以热的形式耗散。然而,当使用磷光材料时,单重态和三重态用于发光。
通常,有机金属化合物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使用的磷光材料。持续需要研究和开发磷光材料以解决低效率和寿命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工作电压并提高效率和寿命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以及一种包括含有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本公开内容的其他未提及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以下描述来理解,并且可以通过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得到更清楚的理解。此外,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和优点可以使用权利要求中所示的手段及其组合来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具有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新型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和一种其中发光层包含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其掺杂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化学式1]Ir(LA)m(LB)n
其中在化学式1中,LA表示主配体,并且是选自由以下化学式2-1、化学式2-2、化学式2-3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
LB表示由以下化学式3表示的辅助配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03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