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型模具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66022.0 | 申请日: | 202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1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倩;孙晋浩;方伟;赵清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辉洋医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型 模具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用教学模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型模具的制作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能够代替现有针灸铜人能够适用于针灸手法、力道以及精准度教学的模型模具的制作方法的技术问题,该自作方法,包括:基于3D打印获取目标模型的参数,并通过D打印的方式获得目标的D模型的空心模具;将模型纸板均匀针刺出多个细孔,并放入水中浸泡,并充分浸润,在基础模型内绘制横纵交错的构造线;构造线的交汇位置有节点,将硅胶柱粘贴于节点处;将基础模型边缘涂抹粘接剂,并将对应的前身模具和后身模具盖合,强制通风,排除粘贴时的水分,而后获得第一基础模型;将传感器贴片覆盖于第一基础模型内具有节点的位置;并通过一压力检测设备连接传感器贴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教学模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医用教学模型为针灸铜人,是最为经典针灸教学之人体模型;始创于宋代;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中医学也逐步由更为现代的设备、装备以及仪器所取代,而传统的针灸技术仍然能够得到中医学的青睐,甚至影响更加深远;而对于针灸学,现有的教学与研究大多停留在施针的手法、流派;例如经典的平刺法、斜刺法;而对于针灸针刺的研究则偏向针刺信号的识别与反馈;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710079092.0,主题为《一种针灸模拟信号输出方法及装置》;
而对于针灸人体模型的研究则现有进步,忽略了对于模型的研究,而具体的技术研究,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CN201610119075.0,专利申请名称为《基于实例根据人体测量尺寸数据生成个性化人体模型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例的符合个性化人体外形尺寸的人体建模技术,但是,其应用于三维试衣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领域,而并非实体。
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代替现有针灸铜人能够适用于针灸手法、力道以及精准度教学的模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能够代替现有针灸铜人能够适用于针灸手法、力道以及精准度教学的模型模具的制作方法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模型模具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一、基于3D打印获取目标模型1的参数,并通过3D打印的方式获得所述目标1的3D模型的空心模具2;
其中,所述空心模具2能够被切割拆卸为第一模具体10、第二模具体20和第三模具体30;
第一模具体10、第二模具体20和第三模具体30能够在纵向切割,以使得所述空心模具2被分割为前身模具100和后身模具200;
步骤二、将模型纸板11均匀针刺出多个细孔,并放入水中浸泡,并充分浸润,并在模型纸板11的边缘撕出多个缺口;
将所述模型纸板11通过粘接的方式分别粘贴于所述前身模具100和所述后身模具200内;
粘贴时,所述模型纸板11相互层叠布置,最终粘贴厚度为5mm-10mm;
将缺口向所述前身模具100或所述后身模具200内翻折,压实,以使得所述模型纸板11在所述前身模具100或所述后身模具200形成构造边;
步骤三、自然通风12h以上,将所述前身模具100或所述后身模具200中构造成型的基础模型12取出;
步骤四、在所述基础模型12内绘制横纵交错的构造线13;
所述构造线13的交汇位置有节点14,将硅胶柱15粘贴于所述节点14处;
步骤五、所述基础模型12重新置于对应的所述前身模具100或所述后身模具200内,重新粘贴模型纸板11;
所述模型纸板11处理方式如步骤二中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辉洋医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辉洋医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6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