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4,5-三取代噁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58291.2 | 申请日: | 202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3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乐;王淡宁;王迅;林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63/34 | 分类号: | C07D263/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噁唑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一种2,4,5‑三取代噁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Schlenk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烯酰胺类反应原料、有机小分子光敏剂以及氧化剂,进行氮气置换三次,在氮气流下加入应溶剂,密封反应体系后,在蓝光照射下,室温反应8‑24小时;(2)、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减压蒸馏,蒸除溶剂,粗品通过柱层析即得2,4,5‑三取代噁唑化合物;本发明无需额外添加金属催化剂,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广、易于规模化生产以及成本低廉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2,4,5-三取代噁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噁唑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由于其独特的含氮五元杂环结构,在生物医药、农药以及材料化学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噁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2001年Dyke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利用Burgess试剂实现酰胺衍生物分子内环化制备2,4,5-三取代噁唑的方法(Org.Lett.2001,3,3427-3430),该方法原料不易得,且收率不高(63-71%)。随后,Kessler课题组利用三苯基磷与碘单质实现多肽分子内环化合成多取代噁唑衍生物(Org.Lett.2003,5,4567-4570),该方法会产生当量的三苯基氧膦废弃物,且底物范围局限性较大。Pattende课题组则利用DAST试剂实现了多种多取代噁唑环的合成(Org.Biomol.Chem.2008,6,1994-2010)。Moses课题组在2011年利用六氟锑酸银作为催化剂实现了该类化合物的制备(J.Org.Chem.2011,76,3519–3522),上述两种方法所用到的试剂价格昂贵,方法普适性不高,反应适用性受到限制。2012年赵康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以烯酰胺类化合物为原料,高价碘试剂作为氧化剂制备2,4,5-三取代噁唑的方法(J.Org.Chem.2012,77,10353-10361),该方法避免了价格昂贵的试剂的使用,但是反应体系会内会产生当量的碘苯废弃物;2016年Eun Jin Cho课题组以-溴代苯乙酮和脂肪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开发了一种钌催化剂参与的可见光催化介导的噁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J.Org.Chem.2016,81,6995-7000),该方法虽然利用了光催化的反应策略,但是需要使用贵重金属钌作为催化剂还需要化学计量的氧化剂参与反应。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4,5-三取代噁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蓝光下,以取代烯酰胺为原料,在催化量的有机小分子光敏剂和有机小分子氧化剂作用下,在硝基甲烷溶剂中搅拌反应8-24小时,即可制得取代的噁唑环类化合物,该反应无需额外添加金属催化剂,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广、易于规模化生产以及成本低廉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2,4,5-三取代噁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合成路线为:
一种2,4,5-三取代噁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烯酰胺类反应原料、有机小分子光敏剂以及氧化剂,进行氮气置换,在氮气流下加入应溶剂,密封反应体系后,在蓝光照射下,室温反应8-24小时;
(2)、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减压蒸馏,蒸除溶剂,粗品通过柱层析即得2,4,5-三取代噁唑化合物。
所述的烯酰胺结构为R1官能团选自氢、卤素、烷烃和芳基官能团,R2官能团选自烷基、烯基和芳基官能团,R3官能团选自酯基、酰胺基、酮羰基、氰基以及芳基官能团。
所述的有机小分子光敏剂选择下列的一种:罗丹明、荧光素、荧光黄、玫瑰红、4-CzIPN、2,4,6-三苯基吡喃四氟硼酸盐、Eosin Y、二苯甲酮、占吨酮,所述的光敏剂用量为烯酰胺的摩尔量的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8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