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扬提升设备及其减震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02967.6 | 申请日: | 2022-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2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秦爱中;陈晓熙;李冠峰;戴宗妙;高治华;王炎龙;张浩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分类号: | B66D1/12;B66D1/28;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 地址: | 450015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扬 提升 设备 及其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扬提升设备及其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设备基座和减震缓冲机构,减震缓冲机构包括机架和在机架顶板的上下两侧成对分体设置的弹性体,弹性体包括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弹性体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嵌套用于保护弹性体,第一紧固件穿过通孔使上弹性体支撑在设备基座与机架的顶板之间,下弹性体支撑在第一紧固件与机架的顶板之间,以实现缓冲减震;卷扬提升设备包括卷筒驱动装置以及上述减震装置,卷扬提升设备通过减震装置固定安装在设备安装基础上。本发明的卷扬提升设备及其减震装置通过在机架的上下两侧成对分体设置弹性体实现上下缓冲减震,可靠地保证了卷扬提升设备运行状态的平衡与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运输设备中所用的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卷扬提升设备及其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卷扬提升设备中,大多以钢丝绳柔索配合卷筒驱动装置实现负载升降,卷筒驱动装置主要包括卷筒和驱动电机,而驱动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大震动,容易使卷扬提升设备与设备安装基础之间的连接结构产生松动,导致其运行稳定性下降,影响其提升效能和设备寿命,为了保证卷扬提升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一般在卷筒驱动装置与设备安装基础之间设置减震装置。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3567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卷扬机,该卷扬机在底板(即设备安装基础)与卷筒驱动装置之间设置有减震底座,通过在减震底座中均布设置的橡胶减震器和减震弹簧来缓冲和抵消制动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进而保证卷扬机的运行稳定性。
但是,上述减震底座中的弹性减震元件仅是通过弹性支撑抗压来实现缓冲减震,在针对一些复杂受力工况(包括正拉、正压、倾覆等)时,其减震效果有限。尤其是在船用或钢结构平台等重载吊装场合,卷筒驱动装置中的卷筒在工作时受到钢丝绳的拉力较大,且钢丝绳传递到卷筒上的载荷集中在卷筒一侧,从而会对卷扬提升设备施加较大的倾覆力矩。而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主要以弹性支撑抗压的方式进行缓冲减震的减震装置并不能保证足够的抗拉强度,所以难以抵消这一倾覆力矩,导致卷扬提升设备容易出现侧倾的情况,而卷扬提升设备处于侧倾状态下运行会加剧其震动的剧烈程度,同时还会增大安装结构连接处的应力,严重影响卷扬提升设备的平衡稳定以及安装连接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卷扬提升设备的减震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减震装置无法有效抵抗卷扬提升设备受到一侧的钢丝绳拉力导致的震动加剧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卷扬提升设备,以解决了现有卷扬提升设备在工作中容易发生倾翻事故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卷扬提升设备的减震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设备基座以及减震缓冲机构,减震缓冲机构包括机架和弹性体,机架包括顶板,顶板上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弹性体在顶板上的第一安装孔的上、下两端成对设置,弹性体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以及上下贯通设置的通孔,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嵌套,嵌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通孔的上、下两端平齐,第一支撑面与顶板支撑配合,第二支撑面远离顶板设置,通孔对应于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每对弹性体包括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上弹性体和/或下弹性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面上的凸台,凸台伸入第一安装孔内且上下延伸,以使上弹性体的通孔及嵌套与下弹性体的通孔及嵌套对接;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安装螺栓和螺母,第一安装螺栓穿过下弹性体的通孔、上弹性体的通孔以及设备基座,第一安装螺栓和螺母的其中一个与设备基座的上表面挡止配合,另一个与下弹性体的第二支撑面挡止配合,上弹性体的第二支撑面与设备基座的下表面支撑配合,而将机架和弹性体固定到设备基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29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