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叉臂前悬架定位参数三维模型的装配约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73074.3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0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石凯;郭艳;那琛;魏龙;吕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T17/00;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朱才永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叉臂前 悬架 定位 参数 三维 模型 装配 约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叉臂前悬架定位参数三维模型的装配约束方法,包括:基于三维仿真软件的几何模型对结构件分层,形成结构树;将结构树第三层依次装配,得到前悬架分装总成;将结构树第二层的轮毂轴承总成、前制动盘、前悬架下摆臂球头座与转向节装配,得到转向节总成;将结构树第二层的上顶座、白车身、前副车架装配工装和前悬架分装总成进行装配,得到车身前悬架部分总成;将车身前悬架部分总成以及结构树第二层的前减震器支柱、双叉臂装配,得到车身前悬架总成;将转向节总成与车身前悬架总成进行装配,得到前悬架定位参数仿真模型。本发明提高仿真模型装配约束方法与实际工艺的符合度,提升了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叉臂前悬架定位参数三维模型的装配约束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四轮定位参数偏差的三维尺寸偏差仿真分析项目是车辆底盘设计开发过程中重要环节。通过前期设计阶段的三维尺寸偏差仿真,可以校核设计方案的制造合格率,优化设计方案,最终达成底盘设计功能要求。
零件的装配方法和自由度约束方法是悬架三维偏差仿真静态模型的关键环节,此环节的合理性决定了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率。
目前普遍的前悬架静态偏差仿真模型常用的装配约束方法如流程图1所示。然而,图1流程图所示常用装配约束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转向节总成与连杆装配打紧时,一端自定位在前悬架左下控制摆臂上,一端自定位在车身上,而实际工艺步骤是转向节总成的上顶座和车身打紧后,前悬架下控制臂、转向连杆与转向节总成,上顶座是同时完成预装后,再分步打紧。该方案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建模过程,但与实际装配过程的差异会降低仿真分析结果准确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叉臂前悬架定位参数三维模型的装配约束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采用的双叉臂前悬架定位参数三维尺寸偏差仿真静态模型的装配约束方法,解决了常用的双叉臂前悬架仿真静态模型装配约束方法与实际装配环节的差异,匹配实际装配约束方案,减小双叉臂前悬架定位参数三维尺寸偏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叉臂前悬架定位参数三维模型的装配约束方法,包括:
基于三维仿真软件的几何模型对结构件分层,形成结构树;
将结构树第三层的前副车架、转向拉杆、左下控制臂后安装座、左下控制臂前安装座和前悬架左下控制臂依次装配,得到结构树第二层的前悬架分装总成;
将结构树第二层的轮毂轴承总成、前制动盘、前悬架下摆臂球头座与转向节进行装配,得到转向节总成;
将结构树第二层的上顶座、白车身、前副车架装配工装和前悬架分装总成进行装配,得到车身前悬架部分总成;
将所述车身前悬架部分总成以及结构树第二层的前减震器支柱、双叉臂进行装配,得到车身前悬架总成;
将所述转向节总成与所述车身前悬架总成进行装配,得到前悬架定位参数仿真模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可选的,所述基于三维仿真软件的几何模型对结构件分层,形成结构树,包括:
基于三维仿真软件的几何模型,将前悬架定位参数三维模型所需的全部仿真结构件分为三层,其中,第一层为前悬架定位参数仿真模型,第一层包含第二层的全部结构件要素,第二层包含第三层的全部结构件要素。
可选的,所述将结构树第三层的前副车架、转向拉杆、左下控制臂后安装座、左下控制臂前安装座和前悬架左下控制臂依次装配,得到结构树第二层的前悬架分装总成,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3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