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71441.6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4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田洪雷;喻海洋;于洋洋;赖森华;钟元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B61G7/10;B61D17/08;B61F1/14;B61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赵娜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结构 轨道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车体结构包括车体骨架;司机室骨架,司机室骨架包括窗立柱、防撞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中的一个与窗立柱相连,另一个与防撞柱相连,窗立柱的一端与防撞柱连接;司机室骨架适于通过窗立柱以及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车体骨架。该车体结构能够提高窗立柱和防撞柱在车体结构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了车体结构的结构强度以及车体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的防撞能力,满足车体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的耐碰撞性能。同时,通过上述的司机室骨架设计还能够实现司机室骨架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的前端通常会设置带吸能功能的防爬装置以及车钩缓冲装置等,但是上述的带吸能功能的装置通常只能够满足轨道车辆在相对速度较低时的撞击。在相对速度更高的情况下,轨道车辆上带吸能功能的装置无法保证司机室的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体结构,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体结构耐碰撞性能差的缺陷,提升车体结构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包括:
车体骨架;
司机室骨架,所述司机室骨架包括窗立柱、防撞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中的一个与所述窗立柱相连,另一个与所述防撞柱相连,所述窗立柱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柱连接;
所述司机室骨架适于通过所述窗立柱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车体骨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结构,通过在司机室骨架中设置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并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中的一个设置成与窗立柱相连接的形式,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中的一个设置成与防撞柱相连的形式,同时将司机室骨架通过窗立柱和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中的一个与车体骨架相连接,能够提高窗立柱和防撞柱在车体结构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了车体结构的结构强度以及车体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的防撞能力,满足车体结构在长度方向上的耐碰撞性能。同时,通过上述的司机室骨架设计还能够实现司机室骨架的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司机室骨架还包括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柱或所述第二连接柱交叉相连且所述第三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防撞柱和所述车体骨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由所述防撞柱向所述车体骨架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柱或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三连接柱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交叉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体骨架包括:
车体边梁,所述车体边梁之间设置有弯梁;
底架边梁,所述底架边梁之间设置有横梁;
侧墙边梁,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车体边梁和底架边梁之间;
侧墙立柱,连接于所述车体边梁和所述底架边梁之间并与所述侧墙边梁相连;
所述弯梁、所述横梁以及所述侧墙立柱形成环状承载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体骨架还包括端角柱,所述端角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侧墙边梁,另一端朝向所述底架边梁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端角柱适于连接于所述底架边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窗立柱、所述车体边梁、所述侧墙边梁以及所述端角柱形成顶部承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14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