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热管吸液芯氧化分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0945.1 | 申请日: | 202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3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郭小军;张靖昊;高昂;陈钊书;陈韩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肇庆新创意传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10/56 | 分类号: | G06V10/56;G06N3/04;G06N3/08;G06V10/26;G06V10/774;G06V10/8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杜柱东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学习 热管 吸液芯 氧化 分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热管吸液芯氧化分级方法,包括:S1、选取热管吸液芯氧化分级指标,确定吸液芯氧化分级标准,包括:S11、搭建视觉采集装置,采用视觉采集装置采集吸液芯图像,对吸液芯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分析;S12、搭建吸液芯毛细爬升高度红外测试装置和数据获取及处理分析;S13、搭建热管功率测试装置和功率测试结果分析;S14、重复进行步骤S11至S13,对最终所得数据进行整体分析,选取氧化分级指标,确定吸液芯的氧化分级标准;S2、根据吸液芯氧化分级标准,构建吸液芯图像数据集;构建吸液芯氧化分级模型,采用吸液芯氧化分级模型进行分级。本发明将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可实现吸液芯氧化品质的高精度、快速、无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液芯分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热管吸液芯氧化分级方法。
背景技术
吸液芯作为热管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热管的性能。热管吸液芯氧化与否是衡量吸液芯品质好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目前备受关注。为确保热管高效可靠的工作,热管制作、样品抽检或者产品性能比对时,常需将烧结后的热管刨切,对其内部吸液芯结构的氧化程度进行判断,以确保热管的性能。然而,常规氧化检测方法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成本较高、耗时、费力、准确度低、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不易于在线分析,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机器视觉集图像处理、人机接口、多媒体、传感与网络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可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反映样本材料最真实的信息,实现生产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及自动化处理与控制,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简单、易操作等特点。机器学习可通过算法,使机器从大量的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从而对新的样本做出智能识别或预测。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已然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备受各行各业关注。热管吸液芯结构多样,品质问题较多,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精准检测,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本身的特点使其具有显著优势。基于此,将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对热管吸液芯的氧化问题进行分析,具有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热管吸液芯氧化分级方法,将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实现对热管实际生产中吸液芯的氧化判别。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深度学习的热管吸液芯氧化分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热管实际生产情况,选取热管吸液芯氧化分级指标,确定吸液芯氧化分级标准,包括:
S11、搭建视觉采集装置,采用视觉采集装置采集吸液芯图像,对吸液芯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分析;
S12、搭建吸液芯毛细爬升高度红外测试装置,对吸液芯毛细爬升高度进行测量,获取测量数据及数据处理分析;
S13、搭建热管功率测试装置,进行热管功率测试,功率测试结果分析;
S14、制作不同类型吸液芯样本并闲置于空气中,采用隔天取样方式,每天选取一定数量同种类型的吸液芯样本,按数量平均分为三份,分别进行步骤S11、S12、S13,持续取样若干天,直到样本表面出现人眼可见的氧化区域,停止取样,终止实验,对最终所得数据进行整体分析,选取氧化分级指标,确定吸液芯氧化分级标准;
S2、根据吸液芯氧化分级标准,构建吸液芯分级样本数据集;利用BP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初步分级,并对分级结果分析,引入注意力机制,将分级效果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与注意力机制相结合,同时将卷积特征与样本传统颜色特征值相融合,构建吸液芯新的氧化分级模型,采用新的氧化分级模型进行分级。
进一步的,搭建视觉采集装置,具体为:
以无氧铜、不同配比不同目数的纯铜粉末作为为原材料,根据热管生产工艺制作吸液芯样本,对样本进行反光分析,选取双条光作为光源,通过打光测试,确定光照强度,光源、相机布置方式、角度、距离,搭建了图像采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肇庆新创意传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肇庆新创意传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09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梁装梁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用于墙面抹腻子机器人的抹腻子动作收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