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树脂生产废水的组合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10080.4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2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奕;杨仲苗;陈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巨化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9/04;B01D25/21;C02F101/14;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陈俊由 |
地址: | 3240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生产 废水 组合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树脂生产废水的组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氟树脂生产废水置于除氟釜内,向釜内投加沉淀剂,搅拌沉淀反应,接着调节pH强化沉淀除氟,再投加混凝剂,进行絮凝沉降反应,然后进入固液分离器;(2)将除氟出水调节pH后在树脂反应塔内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将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出水调节pH后在电催化还原器内反应。本发明通过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结合的方法有效降低氟树脂生产废水中的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硝酸盐等的含量,处理后的废水符合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氟树脂生产废水的组合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氟树脂超细粉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共混改性,可以改善基材润滑性、不粘性和阻燃性等,使基材的使用性能明显提高,可以作为高分子材料、润滑油脂、油墨、涂料等的填加剂。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水、电渗析、液流电池等领域。目前在乳液聚合这类含氟树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乳化剂、氟离子、硝态氮等特征污染物的废水,处理不当对水体造成长期危害。
现有废水处理方法仅有单一的除氟、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除硝态氮的单元处理方法,但是未见有含多个特征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存在互相干扰,且低碳氮比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处理方法。目前硝酸盐氮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脱氮法、生物脱氮法、化学还原脱氮法、组合方法去除硝酸盐等等,但是均存在种种不足或缺陷。如物理法脱氮仅是将硝酸盐进行浓缩,而非直接转化硝酸盐,反而会产生更难处理的浓盐水;化学还原脱氮反应迅速、脱硝完全,但是后处理要求高,会产生二次污染;生物脱氮建设费用高,处理成本低,对菌群和水体碳氮磷比例有一定要求,且耐冲击能力低、代谢生物体对环境可能有一定影响;电极生物膜法脱氮处理能力低,干扰因素多,代谢产物复杂。电催化还原法除硝酸盐具有反应器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和选择性高,对环境污染少等优点,但是催化剂的选择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氟羧酸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生产领域,但是其潜在致癌性、毒性已经引起人类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一类最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目前通常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对液体中阴离子进行交换吸附,这类树脂可以通过自身的OH-、或Cl-等基团与液体中的阴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达到交换脱除液体中原有阴离子的效果。全氟辛酸(PFOA)在含氟分散液中是以C7F15COO-的形式存在,因此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其有交换吸附的功能,但是含氟树脂在后处理过程中要使用硝酸,因此会产生含硝态氮的酸性废水,废水中的PFOA和硝态氮在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反应器时,会产生竞争吸附,不但影响脱除效率,其交换容量也受到影响,且饱和后提洗较为困难,不利于后续物料的回收利用。
在各种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中,钙沉淀法由于具有低成本、操作简单、反应迅速等优点而被使用。然而由于废水组成成分不同,在实际除氟过程中添加沉淀剂后产生的CaF2包裹沉淀剂颗粒,使含氟废水和钙沉淀剂反应不能充分反应,不但浪费物料,增加化学品消耗量,而且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不能完全沉淀致使除氟效果不理想。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910722853.9,授权公开日为2021年12月7日的现有技术涉及一种含氟废水的组合处理方法及设备,其步骤如下:(1)沉淀步骤:将含氟无机废水分两级搅拌条件下加入钙沉淀剂沉淀,并且混凝沉淀得除氟出水;(2)磷酸根预调节步骤:将除氟出水投加磷酸根;(3)除氮步骤:出水先后经过缺氧池反硝化,好氧池硝化和膜生物反应池过滤,得除氮水溶液;(4)树脂吸附步骤:将所得除氮水溶液引入树脂吸附塔进一步吸附除杂,出水硝态氮浓度<20mg/L、氟离子浓度<1mg/L。在该专利技术中,针对沉淀后的出水,在生物脱氮前,先通过磷酸根预调节步骤,在确保除氟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含有磷元素的出水进入生化处理单元,并作为微生物的营养元素,保障生化处理过程长期稳定运行,该技术运行费用低,但是生物脱氮反应速度慢、耐冲击能力差,受生物菌群制约,对进水可生化性和碳氮磷比要求高,实际运行中仅仅依靠补充磷元素,难以保证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去除效率,难以长期稳定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巨化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巨化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0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