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98099.1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4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熊浩;陈凯翔;何科峰;鲍春晓;袁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62;H01M4/36;H01M4/587;H01M4/139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董琳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多个负极活性材料层,多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其中,与所述负极集流体直接接触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中粘结剂的含量为2-3重量%,导电剂的含量为1-2重量%,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的各负极活性材料层中所述粘结剂的含量依次递减,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依次递增;
如下式(1)定义的t满足0.01t≤0.5,并且如下式(2)定义的d满足1≤d≤15;
t=(αi-1-αi)fi/(fi-1×αi-1) 式(1)
d=(βi×Si)/[(βi-βi-1)Si-1] 式(2)
其中,i为2至n的任意整数,n为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个数;
αi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第i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粘结剂的重量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的比例,单位为%,βi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第i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导电剂的重量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的比例,单位为%,fi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第i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从第i-1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上剥离所需的剥离力,单位为N/m,当i=2时,fi-1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第1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从所述负极集流体剥离所需的剥离力,当i>2时,fi-1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第i-1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从第i-2层负极活性材料层上剥离所需的剥离力,单位为N/m,Si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第i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电导率,单位为Ω·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中,0.2≤t≤0.3,3≤d≤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中,0<αj+βj≤5,0.2≤fj≤4,0.2≤Sj≤10,其中,j为1至n的任意整数;αj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第j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粘结剂的重量与负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的比例,单位为%,βj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第j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导电剂的重量与负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的比例,单位为%,当j=1时,fj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第1层负极活性材料层从所述负极集流体剥离所需的剥离力,当j≥2时,fj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第j层负极活性材料层从所述负极第j-1层活性材料层上剥离所需的剥离力,单位为N/m,Sj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第j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电导率,单位为Ω·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中,3≤αj+βj≤5,0.2≤fj≤2,0.2≤Sj≤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中,2≤n≤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中,多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总厚度为30-200μm,单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6-1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中,单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面密度为0.3-15g/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80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