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氢化镁储氢的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2847.6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0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杜翼;陈思敏;李益楠;郑楠;林晓凡;陈晚晴;陈晗;陈津莼;陈柯任;蔡期塬;项康利;林昶咏;李源非;施鹏佳;吴茜;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8/04029 | 分类号: | H01M8/04029;H01M8/04082;C01B3/00;C25B1/04;C25B9/6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 |
地址: | 350012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氢化 镁储氢 发电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氢化镁储氢的发电装置,包括:电解槽、氢化镁储存罐、燃料电池组和氧气进气口;电解槽用于与供电系统电连接,氢化镁储存罐与电解槽连接;氢化镁储存罐与燃料电池组连接;燃料电池组设置有燃料电池和储气件,储气件与氢化镁储存罐连接,储气件与氧气进气口连接,燃料电池用于连接电力输出接口;其中,在电解槽接收到供电系统的电力输入,且电解槽注入水的情况下,电解槽用于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氢化镁储存罐用于储存氢气,储气件用于储存来自氢化镁储存罐中的氢气以及从所述氧气进气口进入的氧气,燃料电池用于将储气件收集的氢气和氧气转化为电力输出。本发明可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能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氢化镁储氢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大量构建已经为一种趋势,其中,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并且伴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着安全稳定风险增大、灵活性不足等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电池、抽水蓄能、生物燃料和储氢等方式对能源进行储存,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现有的储能技术对能源的储存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氢化镁储氢的发电装置,以解决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氢化镁储氢的发电装置,包括:电解槽、氢化镁储存罐、燃料电池组和氧气进气口;所述电解槽的第一端用于与供电系统电连接,所述氢化镁储存罐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解槽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氢化镁储存罐的第二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组设置有燃料电池和储气件,所述储气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氢化镁储存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气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氧气进气口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力输出接口;其中,在所述电解槽接收到所述供电系统的电力输入,且所述电解槽注入水的情况下,所述电解槽用于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所述氢化镁储存罐用于储存氢气,所述储气件用于储存来自所述氢化镁储存罐中的氢气以及从所述氧气进气口进入的氧气,所述燃料电池用于将所述储气件收集的氢气和氧气转化为电力输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基于氢化镁储氢的发电装置包括:电解槽、氢化镁储存罐、燃料电池组和氧气进气口;电解槽的第一端用于与供电系统电连接,氢化镁储存罐的第一端与电解槽的第二端连接;氢化镁储存罐的第二端与燃料电池组的第一端连接;燃料电池组设置有燃料电池和储气件,储气件的第一端与氢化镁储存罐的第二端连接,储气件的第二端与氧气进气口连接,燃料电池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力输出接口。通过该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利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多余的电量,将电力传输至电解槽以供电解水,将电解槽中电解出的氢气传输至氢化镁储存罐中,在氢化镁储存罐中放置有镁金属,镁金属能够与氢气反应得到氢化镁,从而达到储存氢气的目的,对氢化镁储存罐加热使得氢气释放至燃料电池组中,通过燃料电池组能够将氧气与氢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而提高了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能源的利用效率。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氢化镁储氢的发电装置的结构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氢化镁储氢的发电装置的结构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氢化镁储氢的发电装置中电解槽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28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移动边缘环境下的智能服务保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解剖实验技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