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及其运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0069.7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5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杰;唐文献;周帆;彭福;杨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15/30 | 分类号: | B21J15/30;B21J15/32;B21J15/4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自动化 生产线 及其 运行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连接杆上料模块(1),端盖上料模块(2),由连接杆夹具(31)、大端盖夹具(32)、小端盖夹具(33)组成的装配定位模块(3),底座(5),以及机械手(6);其特征在于:底座(5)上固定设置连接杆上料模块(1),连接杆上料模块(1)通过装配定位模块(3)连接端盖上料模块(2),装配定位模块(3)正上方设置自动压铆模块(4);连接杆夹具(31)布置在装配定位模块(3)的底座上,靠近上料导板(13)处;大端盖夹具(32)和小端盖夹具(33)固定在装配定位模块(3)的底座上,与连接杆夹具(31)在同一直线上;机械手(6)固定于端盖上料模块(2)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连接杆上料模块(1)包括上料导板(13),上料导板(13)固定于连接杆上料模块(1)和装配定位模块(3)之间;端盖上料模块(2)上设置端盖运载平台(21);端盖上料模块(2)的底座上对称设置两个端盖上料气缸(24)。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导板(13)的出口处与连接杆夹具(31)的入口相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夹具(31)左侧3~5cm处设置工业相机。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盖上料气缸(24) 分别位于大端盖夹具(32)和小端盖夹具(33)处。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盖上料气缸(24)分别与大端盖夹具(32)和小端盖夹具(33)在同一垂直线上。
7.按照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连接杆上料模块(1)进行上料准备;同时,端盖上料模块(2)进行上料准备;
步骤二:若装配定位模块(3)进行上料准备;
整线控制系统收到装配准备完成信号时,同时执行步骤一和步骤三,否则继续等待;
步骤三:装配定位模块(3)启动,进行大端盖(7)、小端盖(9)与连接杆(8)的装配,装配工作完成,向整线控制系统发送装配完成信号,装配定位模块(3)停止工作;
步骤四:自动压铆模块(4)自动压铆系统启动,获取铆钉孔坐标,进行压铆工作,当自动压铆模块(4)完成平头铆钉(10)压入铆钉孔动作时,向整线控制系统发送压铆工作完成指令;
同时执行步骤一和步骤五;
步骤五:机械手(6)夹取压铆完成的连接杆(8)。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端盖上料模块(2)进行上料准备,当大端盖夹具(32)和小端盖夹具(33)处各夹紧有待上料的大端盖(7)和小端盖(9)时,则端盖上料模块(2)上料准备完成,继续下一步上料动作。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同时启动自动压铆模块(4),自动压铆模块(4)进行压铆准备;将铆钉夹具(41)移动至平头铆钉(10)上方并且与平头铆钉(10)同轴心,上料气缸(45)启动,铆钉推板(44)将平头铆钉(10)推入铆钉夹具(41),铆钉夹具(41)上料完成,铆钉夹具(41)抬高至安全高度。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接杆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向连接杆上料模块(1)发送连接杆(8)上料指令,连接杆(8)通过上料导板(13)滑落至连接杆夹具(31),连接杆夹具(31)将连接杆(8)夹紧,连接杆(8)上料完成;
同时,大端盖夹具(32)移动至大端盖(7)上料位置,大端盖夹具(32)打开,向端盖上料模块(2)发送大端盖(7)上料指令,端盖上料气缸(24)启动将大端盖(7)推起至指定高度,大端盖夹具(32)夹紧大端盖(7),大端盖(7)装配准备完成;小端盖(9)装配准备过程与大端盖(7)装配准备过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00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