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6128.5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8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雨;田晓丽;刘新宇;白云;杨成樾;王二俊;汤益丹;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47 | 分类号: | H01L29/47;H01L29/06;H01L29/417;H01L29/739;H01L21/2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佟林松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沟槽 sic igbt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电极;
P型集电层,所述P型集电层设置在所述集电极的上表面;
N型漂移层,所述N型漂移层设置在所述P型集电层的上表面,所述N型漂移层上表面的表层设有彼此分离的第一P阱区和第二P阱区,所述第二P阱区上表面的浅表层设有P型倒掺杂接触区和N型重掺杂源区,所述P型倒掺杂接触区和所述N型重掺杂源区彼此接触;
沟槽栅单元,所述沟槽栅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P阱区和所述第二P阱区之间并且与它们接触,所述沟槽栅单元与所述N型重掺杂源区接触;
发射极,所述发射极覆盖所述N型重掺杂源区的上表面,与所述N型重掺杂源区形成欧姆接触;以及
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覆盖所述第一P阱区与P型倒掺杂接触区的上表面,并且覆盖靠近所述第一P阱区的层间介质层的部分上表面,其中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第一P阱区、P型倒掺杂接触区形成肖特基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P阱区和第二P阱区的掺杂浓度相同,掺杂离子均优选为Al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肖特基接触的势垒高度为1.4-1.8e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漂移层设有N型电流扩展区,所述N型电流扩展区设置在所述第一P阱区和第二P阱区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电流扩展区的上表面设有台阶状结构,所述台阶状结构包括第一侧面、第一上表面、第二侧面和第二上表面,所述沟槽栅单元覆盖所述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上表面与所述第二P阱区接触,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沟槽栅单元的下方居中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状结构的最大宽度为小于或等于1.6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状结构的最大宽度范围为1.4-1.6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阱区的最大深度范围为3-5μm,最大宽度范围为2-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栅单元包括:栅极;栅介质层,覆盖所述栅极的侧壁和下表面;以及层间介质层,覆盖所述栅极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 2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的厚度为50~60n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沟槽栅SiC 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P型集电层的掺杂浓度为1×1019-5×1019cm-3;
所述N型漂移层的掺杂浓度为2×1014-1×1015cm-3;
所述N型电流扩展区的掺杂浓度为6×1015-1.7×1016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61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