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缝管穿孔顶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4013.2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9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善宝;吴红;邸军;袁琴;赵波;解德刚;刘祥;廖德勇;任玉辉;秦桂伟;张尧;洪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34;C22C38/44;C22C38/52;C22C38/58;C23C8/10;C23C8/18;B23P15/00;B21B2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王金旗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穿孔 顶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缝管穿孔顶头及其制备方法。顶头中含有:Ni3.5%~6.0%,顶头表面附有氧化隔热涂层。顶头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顶头鼻部加工成平端面;(2)对顶头鼻部及顶头穿孔锥部进行加工,表面形成凹槽;凹槽深度在0.2~6.0mm,凹槽宽度为0.2~1.6mm;且凹槽的深度与宽度比值为1~8;凹槽间距1~6mm;(3)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顶头放入氧化炉内,先通入还原剂,升温至850~1150℃,然后通入氧化介质,保温4~8小时,降温至550~600℃,出炉缓冷至室温,在顶头基体表面及凹槽外层得到一层高效氧化隔热涂层,延长顶头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缝钢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穿孔机穿管用顶头及其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穿孔顶头是无缝钢管生产中消耗量最大的关键工具之一。由于穿孔顶头工作条件恶劣,使得顶头使用寿命不高,进而影响钢管质量和生产效率。目前穿制普碳钢及低合金钢用顶头寿命基本一致,而在穿制高合金钢时顶头寿命差异较大,且同种顶头个体差异也相差较大,寿命不稳定。目前钢厂主要采用的是钼级合金顶头,此种顶头造价昂贵,使用过程复杂,需要预热、无水、玻璃粉润滑等,且寿命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高合金钢管的生产节奏和产品质量,迫切需要一种寿命稳定、使用过程简单可控、经济适用的穿孔顶头。而影响顶头寿命最主要的因素即为顶头表面涂层质量,如何实现涂层的强附着力和持续再生是此项技术的核心关键,目前尚未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可供使用。
申请号为CN20120504397.9的中国专利(《带涂层超硬顶头以及使用了该带涂层超硬顶头的冷拔方法》),其专利所述顶头为冷拔用顶头,应用场景为常温环境下,在1000℃以上高温热轧条件下并不适用。
申请号为CN200810033921.2的中国专利(《一种穿孔顶头表面强化的激光熔覆方法》)介绍的是用WC颗粒在高功率CO2激光器的作用下制备一层Co基复合层。所用工艺复杂制备难度大,涂层厚度波动较大,且所用WC、Co均为高价金属,制造成本高,经济性差。
申请号为CN201210028400.4的中国专利(《一种提高无缝钢管穿孔顶头使用寿命的方法》),其专利所述方法为用高能电弧在顶头表面制造出碳化铬涂层,该技术制得的涂层仅为10~30μm,不足以让顶头承受较长的工作时间,且薄涂层极易剥落导致顶头基体裸露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附着力、具备持续再生能力的顶头表面隔热涂层的制备技术,既能够保证顶头在轧制高合金钢时具有保持良好的尺寸外形的能力,又能够在尽量少的加入合金情况下达到使用目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钢管内部表面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缝管穿孔顶头,顶头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18%~0.65%,Si0.4%~1.8%,Mn 1.6%~3.0%,Cr 0.5%~10.0%,Co0.4%~4.0%,W 0.2%~7.0%,Ni 3.5%~6.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顶头表面的氧化隔热涂层按体积百分比计,97%以上为FeO和Fe3O4混合物,该混合物中的FeO和Fe3O4按体积百分比计,其比值为1~6,氧化隔热涂层厚度为0.4~2.0mm。
顶头中化学成分的作用机理如下:
C:是保证顶头基体强度最为经济的元素。为保证基体强度,C必须在0.18%以上。如C大于0.65%,则材料的塑性、韧性会下降。因此,C的优选范围为0.18%~0.65%。
Si:是有效的脱氧元素,含量过低会降低材料脱氧效果,过高又会降低钢的韧性,因此,选择0.4%~1.8%作为Si的合金含量范围。
Mn:提高顶头基体的强度,与钢中的硫元素形成熔点高的MnS,防止钢的热脆现象,但过高的锰会导致晶粒粗化,因此选Mn含量控制在1.60%~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4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递用智能货架及其上货、取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料注塑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