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柑橘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7815.0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6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智刚;段硕;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吴波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柑橘 基因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柑橘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柑橘基因突变体,包括突变的Cs4g14600基因、Cs8g05410基因、orange1.1t03742基因、Cs2g10380基因、Cs4g07130基因、Cs5g19570基因、Cs6g01270基因和Cs6g10120基因。本发明所述柑橘基因突变体的突变方式对柑橘溃疡病抗性影响显著,可在后续育种中发挥效果,而突变体M14可用于后续抗溃疡病品种的选育、构建与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柑橘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柑橘溃疡病是由地毯草黄单胞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为国内外重大检疫性病害。该病主要分布在潮湿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为害葡萄柚、冰糖橙、砂糖橘、脐橙、红江橙、柠檬等。柑橘溃疡病为害的主要部位为叶片、枝梢和果实,被柑橘溃疡病菌侵染后出现明显的椭圆形病斑。叶片感染柑橘溃疡病菌初期时,叶背上会形成1-2mm黄色油渍状斑点,通常病斑尺寸相近。随着感染面积的扩大,叶片正面与背面有海绵状隆起,后期发病部位表皮逐渐木栓化并开裂呈火山口状,且周边有黄色晕圈。果实上的为害症状与叶片上症状类似,但木栓化及火山口状开裂更为明显。当果皮的表面为害程度严重时,严重时会引起果树落叶、掉果、树势衰弱和果实产生锈斑且果品质变恶劣。枝梢上的为害程度较轻,但枝梢上的病斑比叶片上的病斑更加隆起和木栓化,通常会环绕枝梢,呈椭圆形、圆形或聚合成不规则形,浅黄色或为黄褐色,有暗褐色狭细釉光边缘。
柑橘溃疡病菌可在寄主叶片、病枝和果实上越冬,通过皮孔、气孔和伤口等部位侵染寄主植物,第二年春季能借风雨、昆虫、人工器具以及枝叶接触传播,同时还可以可通过苗木、接穗、砧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病果、污染的包装物和运输工具等远距离传播。柑橘溃疡病一旦出现在果园里就会快速传染,很难得到根治。目前国外柑橘溃疡病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药剂主要有铜制剂(铜制剂又包括了无机铜和有机铜两大类)、噻唑类、农用抗生素和微生物制剂等。化学防治短期见效好,但其弊端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另一方面加大了病原菌的抗药性及环境污染。农业防治包括搭建无病苗圃,培养无病幼苗、栽培抗病品种等。其中培育抗病品种被认为是最长期有效的防治措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柑橘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提升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可在后续育种过程中发挥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柑橘基因突变体,包括突变的Cs4g14600基因、Cs8g05410基因、orange1.1t03742基因、Cs2g10380基因、Cs4g07130基因、Cs5g19570基因、Cs6g01270基因和Cs6g10120基因;
所述Cs4g14600基因的第330、349、389、391、394和395位点发生突变,分别由原来的“A”、“T”、“T”、“T”、“GA”突变为“G”、“G”、“A”、“C”和“AC”,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Cs8g05410基因的第340、367、425和440位点发生突变,分别由原来的“A”、“G”、“T”和“G”突变为“T”、“A”、“C”和“A”,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南师范大学,未经赣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7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