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压型粘滞阻尼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7107.7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4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威;王小飞;苏三庆;米佳鑫;贾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0 | 分类号: | F16F9/30;F16F9/32;F16F9/4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压型粘滞 阻尼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提供一种拉压型粘滞阻尼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粘滞液容器、拉压机构和粘滞液体通道,其中,所述拉压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拉压机构滑动安装在粘滞液容器的内腔中,且两个拉压机构对称布置;所述拉压机构包括小阻尼粘滞液容器,所述小阻尼粘滞液容器的内腔中设置有一级阻尼件;所述粘滞液容器的内腔中设置有二级阻尼件;所述粘滞液容器和两个拉压机构的内腔中均填充有粘滞液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抗震与减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压型粘滞阻尼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阻尼器能够有效的吸收并消耗地震所产生能量,可以减轻地震时所带来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可更换构件是实现可恢复功能结构中最经济的方法,将可更换构件做成相对薄弱构件,这样能够在地震时使结构的损伤主要集中在可更换构件,能够有利于震后对受损的可更换构件快速更换,尽快恢复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
粘滞阻尼器的原理是:将外部荷载输入到结构中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粘滞液体通过节流孔时所产生的热能和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耗散外部荷载作用到结构中的能量,是一种速度相关型的阻尼器。
目前,工程中多采用活塞式粘滞阻尼器,其核心部件为活塞和油缸,耗能原理为通过活塞在阻尼器腔体中的往复运动来挤压腔体中的粘滞液体,使粘滞液体快速的通过节流孔,从而将外界能量转换为热能和动能。因此,活塞的运动范围与节流孔的尺寸直接影响着粘滞阻尼器的耗能效果;由于传统阻尼器腔体长度有限,导致活塞运动范围受到限制,当所受能量较大时无法充分发挥出阻尼器的功效,并且由于节流孔尺寸固定,导致其阻尼力较为单一,无法根据外部荷载大小而进行阻尼力自适应,当外部荷载较小时,阻尼力偏大,外部荷载较大时,阻尼力偏小,无法充分发挥出阻尼器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拉压型粘滞阻尼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提供一种拉压型粘滞阻尼器,包括粘滞液容器、拉压机构和粘滞液体通道,其中,所述拉压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拉压机构滑动安装在粘滞液容器的内腔中,且两个拉压机构对称布置;
所述拉压机构包括小阻尼粘滞液容器,所述小阻尼粘滞液容器的内腔中设置有一级阻尼件;
所述粘滞液容器的内腔中设置有二级阻尼件;
所述粘滞液容器和两个拉压机构的内腔中均填充有粘滞液体。
优选地,所述一级阻尼件包括活塞杆和小阻尼活塞板,其中,所述活塞杆滑动安装在小阻尼粘滞液容器的一端,且所述活塞杆置于小阻尼粘滞液容器内腔中的一端与小阻尼活塞板固定连接;
所述小阻尼活塞板滑动安装在小阻尼粘滞液容器的内腔中。
优选地,所述二级阻尼件包括两个大阻尼活塞板,其中,两个所述大阻尼活塞板分别固定在两个小阻尼粘滞液容器的另一外壁上,且置于粘滞液容器的内腔中;
两个所述大阻尼活塞板之间通过四个粘滞液体通道连接;四个粘滞液体通道沿大阻尼活塞板的圆周方向均布;
所述粘滞液体通道的两端上端面以及中心位置处的侧壁均设置有一个进出液口,所述进出液口与粘滞液容器的内腔相通。
优选地,所述粘滞液体通道的两端上端面还开设有多个进出液口。
优选地,所述粘滞液体通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钢块限位器。
优选地,所述三级阻尼件包括两个大阻尼活塞板,每个大阻尼活塞板的自由端面上布置有三个U型软钢,三个U型软钢沿竖直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拉压机构的自由端连接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7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