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误触尾门触摸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4890.5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9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周洪涛;王玮琪;虞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误触尾门 触摸 开关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误触尾门触摸开关及其控制方法,一种防误触尾门触摸开关,包括贯穿灯面罩,贯穿灯面罩内部设置有触摸膜,触摸膜连接有电路板,电路板连接有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连接有尾门电控机械开关;触摸膜包括若干个触摸电极,触摸电极等距设置。在贯穿灯面罩上设置包含有多个触摸电极的触摸膜,根据触碰触摸膜控制尾门的开闭;多个触摸电极等距排列,能够防止汽车外部复杂环境的干扰,实现防误触效果;且本发明的结构能够保证有良好的密封性。还提出一种防误触尾门触摸开关的控制方法,在按顺序触碰触摸电极时,才能触发并打开尾门,防止其他障碍物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带来的误触,同时,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尾门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误触尾门触摸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汽车已不再只是人们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关注使用的体验感。1、传统尾门开关使用按键式,但是,按键式开关存在着活动行程,会导致密封结构不稳定,在按压次数达到一定值之后,按键密封胶就会疲劳甚至失效,影响按压手感甚至造成漏水。2、传统的触摸开关,由于触摸开关容易造成误触,而汽车外部环境复杂,因此触摸开关总是布置在车内部,车外部的开关不会使用触摸形式的开关。3、传统的尾门开关一般布置在牌照上侧尾门钣金上,以降低外界环境高低温、风雨对开关的干扰,降低开关因涉水涉尘而失效的风险,但是该位置外观不可见,按键或触碰操作只能盲开,操作体验感差。
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防误触的触摸开关及汽车”,其公开号为CN113114205A,公开一种防误触的触摸开关及汽车,包括按压组件、电路板、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设置于电路板上,第二膜片与按压组件连接,且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之间设有预设距离的间隙。但是该发明结构简单,仍存在误触风险,并不能做到精确的防误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尾门开关安装位置不可见导致误触以及操作困难的的问题,提出一种防误触尾门触摸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在贯穿灯面罩上设置包含有多个触摸电极的触摸膜,根据触碰触摸膜控制尾门的开闭;多个触摸电极等距排列,能够防止汽车外部复杂环境的干扰,实现防误触效果;且本发明的结构能够保证有良好的密封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误触尾门触摸开关,包括贯穿灯面罩,所述贯穿灯面罩内部设置有触摸膜,所述触摸膜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有车身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器连接有尾门电控机械开关;所述触摸膜包括若干个触摸电极,所述触摸电极等距设置。
本发明中,尾门开关与后贯穿灯集成设计,使用贯穿灯面罩作为触摸面板,贯穿灯面罩的内部,即触摸面板的背面,设置有触摸膜,触摸膜采用粘连的形式,固定在贯穿灯的内部侧壁上,电路板也设置在贯穿灯面罩内侧,无需后盖以及支架等其他零部件,能够节约成本,同时,又能够保证密封性;本发明中,触摸膜包括有多个整齐等距排布的触摸电极,触摸电极在经过按压后会使其内部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只有在触摸电极依次被触碰后,才能最终实现尾门的开启;且开关设置的位置处于汽车外部,触摸方便;本发明的触摸开关能够防止汽车外部复杂环境的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贯穿灯面罩包括透明部和黑色部,所述透明部连接于所述触摸膜;所述黑色部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本发明中,贯穿灯面罩为双色注塑件,考虑到透明部若设置螺纹孔会导致贯穿灯面罩外侧产生缩印等外观缺陷。因此,采用双色注塑的方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黑色部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远离透明部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电路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本发明中,在黑色部的一侧设置螺纹孔,用以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连接时可采用密封件,保证整个贯穿灯面罩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电路板包括接插件,所述触摸膜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接插件,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电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本发明中,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48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