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车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8822.8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7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文晗;聂家鹏;陈程;崔硕;黄舒琪;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12 | 分类号: | B60J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薛福玲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篷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车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传感器和预置网络获取车辆外部的车外环境参数;并设置用于评估车外环境参数对车辆车篷控制策略的车外环境参数阈值范围;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车篷自动关闭条件;满足自动关闭条件时执行预置的关闭车辆车篷流程;同时加装了一套休眠系统,当检测到车篷从车篷完全关闭状态进入车篷打开状态时,退出车篷自动关闭功能。通过自动识别车外环境信息并实时反馈给用户,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适宜的自动关闭车篷,并设计一套车篷自动关闭功能休眠系统,并保留用户的自主选择权,提升了车内人员驾驶或乘坐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车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敞篷车的构造能充分体现明亮、宽敞、空气流通性佳等特性,目前,多数敞篷车的车篷打开和关闭机制需要通过手动操作进行,而行驶环境具有复杂性,在不同的行驶环境下,对于是否应当打开和关闭车篷驾驶员并不能及时、并准确的做出判断;例如,在车篷打开的状态下,敞篷车经过的路段空气质量差,对人体有害时,但驾驶员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当驾驶员感知到感知空气质量差后再开启敞篷,驾驶员已经吸入了一定量的车外有害气体,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身体伤害。另外,现有一些车篷自动开启关闭技术,当车外环境较好时可以自动打开车篷,但是有关数据主要从云端传来,主要基于气象局等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的区域平均值,与车辆实时位置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别与延后性,导致车篷自动启闭机制显得不够智能,往往还需要驾驶员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车辆车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敞篷车在行驶过程中,在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例如下雨天直接影响车辆内部,以及由网络得到的环境数据不准确以及控制逻辑不够优化的导致车篷自动启闭装置不够准确智能这一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车篷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传感器和预置网络获取车辆外部的车外环境参数;
设置用于评估所述车外环境参数对车辆车篷控制策略的车外环境参数阈值范围;
根据所述车外环境参数和所述车外环境参数阈值范围,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车篷自动关闭条件;
当判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车篷自动关闭条件时,执行预置的关闭车辆车篷流程以关闭车辆车篷;
当检测到车辆车篷再次从车篷完全关闭状态进入车篷打开状态时,控制车辆的车篷自动关闭功能休眠预设时长;
休眠预设时长后,执行所述根据所述车外环境参数和所述车外环境参数阈值范围,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车篷自动关闭条件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车外环境参数包括第一车外环境参数和第二车外环境参数;所述通过传感器和预置网络获取车辆外部的车外环境参数的步骤包括:
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车辆外部的第一车外环境参数,并将车外环境信息参数上传至预置网络;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光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声压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通过预置网络获取车辆实时位置,并通过预置网络获取所述车辆实时位置的所具有的第二车外环境参数;
得到所述车外环境参数后,展示所述车外环境参数并输出预设的第一用户提示信息;其中,所述车外环境信息参数包括:车外空气质量参数、光照参数、雨量参数、声压参数、风速参数、降水概率参数、温度参数以及湿度参数。
可选地,所述设置用于评估所述车外环境参数对车辆车篷控制策略的车外环境参数阈值范围包括:
在车辆的车机系统内或者在所述车机系统关联的移动设备端设置用于评估所述车外环境参数对车辆车篷控制策略的车外环境参数阈值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88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