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银硅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45101.1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昌;单毅;陈宇新;聂珍媛;夏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A01N59/16;A01N25/08;A01P1/00;C12R1/89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藻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载银硅藻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富巯基硅藻培养:将四甲氧基硅烷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联合硅源培养硅藻;
2)硅藻收集及预处理:将藻液过滤或离心,得到富集藻液,再依次经稀酸溶液和醇洗涤,经固液分离收集沉淀;
3)载银硅藻制备:将预处理后的硅藻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分散后静置,经固液分离收集沉淀,经醇洗涤后固液分离,冷冻干燥得到载银硅藻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将浓度均为0.05-0.15M的四甲氧基硅烷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1:1~5:1的体积比混合,按照0.5-1.5mL硅源溶液/1 L培养基的比例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硅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将浓度均为0.1 M的四甲氧基硅烷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3:1~5:1的体积比混合,按照1mL硅源溶液/1 L培养基的比例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硅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硅藻培养时间为7~10天,培养温度为22~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取培养后的藻液,按照培养后藻液:富集藻液=100:1~100:3的体积比富集,收集富集藻液用于酸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将富集藻液加入到稀HCl、H2SO4溶液中的至少一种酸洗后经固液分离,收集沉淀;
将酸洗后沉淀加入甲醇、乙醇中的至少一种处理,离心收集沉淀,反复此操作直至洗涤液无色透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硅藻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超声分散,静置得到载银硅藻;将载银硅藻经离心,实现固液分离,收集沉淀;将沉淀加入甲醇、乙醇中的至少一种,离心收集沉淀,反复此操作至少一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硅藻加入到0.1~0.5M硝酸银溶液中,超声分散至少15min,静置至少12h得到载银硅
藻。
9.一种载银硅藻材料,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银硅藻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抗菌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51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