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比色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03722.3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9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胡清华;赵子萱;王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5/14 | 分类号: | C07D215/14;G01N21/33;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郝明琴 |
地址: | 421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色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比色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比色探针为2‑[2‑(4‑二苯胺‑2‑羟基‑苯基)‑乙烯基]‑1‑乙基‑喹啉盐碘化物,以三苯基胺修饰的喹啉盐化合物作为荧光团,以分子内羟基作为检测位点,在磷酸氢二钠存在下,随着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加,使其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并随水含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强,溶液颜色变化较大,通过监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实现溶剂中微量水的检测。相比于现有检测技术,本发明的比色探针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用于微量水检测可快速识别且裸眼可见其颜色变化,可以实现可视化检测,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而且本发明的比色探针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比色探针及其制备 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在许多有机溶剂中,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杂质,因此它在溶剂中的测量对许多工业生产、食品加工、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化学中,特别是在有机金属化学中,水的存在会导致反应性金属有机化合物猝灭,抑制反应或降低产量。此外,由于部分有机金属试剂的高反应性,在某些情况下,水的存在可能导致灾难性的事故,如火灾和爆炸。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水扮演着有害的角色,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石油基燃料。水的存在会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但更重要的是,当温度足够低时,可能会发生乳化和相分离,堵塞燃油管道,导致发动机损坏和故障。溶剂和化学试剂的生产商必须保证其产品中水分含量低,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等等。
截止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用于测定水含量,包括卡尔·费休法(Anal. Chem.,1990,62,2504)、流注分析(FIA)(Anal.Chem.,1996,68,971)、电 化学和电物理传感机制(Sens.Actuator A-Phys.,2005,118,202)等。但是这些检测方法大多都需要复杂的处理、操作繁琐、需要昂贵大型仪器设备、 耗时较长等。不利于进行实时现场监测。另外,已有一些期刊报道了用于 溶剂中水含量检测的比色、荧光探针,如Chem.Commun.,2020,56,1191-1194;ACS Sustain.Chem.Eng.,2020,8,23,8857-8867;ACS Omega, 2019,4,10695-10701;Chem.Soc.Rev.,2016,45,1242-1256;RSC Adv.,2015, 5,12191;RSC Adv.,2014,4,21608;RSC Adv.,2014,4,25330;RSC Adv., 2013,3,23255-23263;Chem.Commun.,2012,48,3933-3935;Dyes Pigment., 2012,92,1199-1203;Dyes Pigment.,2011,88,307;Org.Biomol.Chem.,2011, 9,1314;J.Photochem.Photobiol.A-Chem.,2011,222,52–55;Sens.Actuator B-Chem.,2011,157,14-18等。但这些比色、荧光探针存在响应时间长、灵敏度低、检出限高、颜色变化不明显等缺点,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这些探 针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颜色变化明显的比 色探针用于有机溶剂中微量水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比色探针 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比色探针,所述比色探针的结构式如 式I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提供了上述比色探针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 法以化合物1 3-甲氧基三苯基胺为起始原料,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S1,化合物1脱甲基得到化合物2,结构式为:
步骤S2,化合物1经Vilsmeie甲酰化反应生成化合物3,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37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