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0058.3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9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琳;窦雨辰;许颖;刘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 | 分类号: | A61K9/10;A61K9/50;A61K47/32;A61K31/215;A61P3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朱旭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韦缓释混悬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乳化溶剂包衣技术,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得奥司他韦树脂微囊;将奥司他韦树脂微囊均匀分散于混悬基质中,得到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液。该制备方法工艺简便、成本较低,易于工业化生产;乳化溶剂包衣使药物缓慢释放,降低对胃的刺激,并且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患者服用次数。与普通速释制剂相比,本发明缓释制剂携带方便,可减少服用次数。更加适合儿童及吞咽困难者服用,能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同时,药物在口腔中几乎不发生离子交换,能有效的掩盖药物的苦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奥司他韦(OP)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流感病毒NA抑制剂(NAIs)。OP分子式为C16H28N2O4 . H3PO4;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或甲醇中易溶,在N,N-二甲酰胺中微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OP口服给药后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75%以上经肝脏和肠壁的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OC),OC是一种强效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选择性极高,尤其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有效。OP或OC都不是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底物和抑制剂,所以不会因此而引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因其顺应性强、载药量大、胃肠道刺激小而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已经成为药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国内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起步晚,又因受到工艺相对简单、生产门槛较低的固体缓释制剂的冲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开发,现在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口服液体混悬剂相比于常规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具有口服后吸收好;便于患者分剂量服用,可以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的差异以及病程调整剂量。而且相对于其他的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缓释制剂能够减少服药次数,具有对胃的刺激较少、降低毒副作用的特点。磷酸奥司他韦目前上市的剂型有颗粒剂、胶囊剂、和干混悬剂等。当前没有磷酸奥司他韦缓释剂型上市,现有技术中缺乏对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的研究。 因此,开发一种药物稳定性好、载药量高、口感好、药物缓释效果优异、对胃肠道刺激小的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创造性地利用药物树脂结合包衣技术控制药物释放,制备得到的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具有药物稳定性好、载药量高、药物缓释效果优异、顺应性好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所述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的制备原料包括:磷酸奥司他韦、阳离子交换树脂、浸渍剂、包衣材料和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重量百分比计,每个剂量单位中含有磷酸奥司他韦1.2%,阳离子交换树脂0.6%-3.6%,浸渍剂0-0.048%,包衣材料0.12%-0.48%,辅料余量。
所述的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药物磷酸奥司他韦的载体,将磷酸奥司他韦负载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材料上,再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对药物进行包衣,使药物定向性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患者服药次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包括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所述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Amberlite®IRP64和/或Amberlite®IRP88;所述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Amberlite®IRP69。
所述浸渍剂为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包衣材料包括中含有包衣囊材和增塑剂;所述包衣囊材为Eudragit RS100和/或Eudragit RL100;所述增塑剂为丙二醇、聚乙二醇200或聚乙二醇400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0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