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模块化可组合换电电池包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0363.4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6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田军昊;居宏达;沈海航;代兆洋;万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拓谦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 | 分类号: | H01M50/2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89;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模块化 组合 电池 | ||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模块化可组合换电电池包,包括包体,包体包括六组面板;面板包括:两组端板和两组侧板,端板和侧板之间通过榫卯组件进行连接;面板还包括:顶板和底板,侧板和端板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底板设置为蜂窝凹陷状的加强筋结构。本发明中提出的包体由端板、侧板、顶板、底板等部件构成,将端板和侧板之间通过榫卯组件进行对接,方便进行拆装,而且榫卯结构密闭性好,提高对电池的保护,并将底板设置为蜂窝凹陷状的加强筋结构,保证面板强度的基础上,降低电池包重量,还可以根据不同车型尺寸的不同控制端板、侧板、顶板、底板的尺寸,可以模块化地叠加多个电池包,以适应不同的车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模块化可组合换电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中,有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传统的充电模式下,已经不符合当下电动车用于物流运输的高效率需求。基于换电模式下,提出的可应用于不同车型,不同品牌通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模块化电池,有利于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转运效率,有利于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
换电是电动车补充电能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已经大量投放市场的换电模式,主要以底盘整包换电为主,即电动车底盘有一块可更换的大电池包,换电装备通过更换车底整块电池包,完成对电动车电能的补充。因为A0级、A级、B级、C级等不同等级的车辆,电池容量需求不同,底盘空间不同,所以不同级别电动车很难用统一大小的整包进行适配,无法做到换电系统标准化,进而影响整个换电行业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分箱式换电方式。
分箱式换电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安全隔仓及导气泄压设计,能装载多种标准电池模组以提升稳定性;车电分离分箱换电模式,规避充电过程起火风险,换电站(宝)充电前系统自检,实现动力电池实时监控)、成本低(场地坪效大幅提升/快充站的3倍,慢充站的10倍以上;电池梯次利用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提升30%)、灵活性强(建站所需场地面积小,能够在各类停车场所铺设充电站)、效率高(实现快速高效换电)、便捷性好(实现以站为单位分箱动力电池售后服务可以做到零等待)等优点。使其在物流运输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用于分箱换电模式的新能源电池包主要由壳体、电池管理系统等,其中壳体用于搭载和保护各部件,目前的壳体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对电池的更换和维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能源模块化可组合换电电池包,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包括六组面板;
所述面板包括:两组端板和两组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端板和所述侧板之间通过榫卯组件进行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均设置为蜂窝凹陷状的加强筋结构;
还包括用于放置包体的集合架,所述集合架中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包体的固定组件。
优选的,所述榫卯组件包括:
榫头以及与所述榫头相匹配的榫槽;其中,所述榫头位于所述侧板的端部,所述榫槽开设于所述端板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榫头和所述榫槽均设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端板中连接有电源插头和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与所述电源插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管理器上连接有用于显示温度、电量的显示屏和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电池管理器上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包体的内部。
优选的,两组所述端板和两组所述侧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集合架包括:
架体以及位于所述架体中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隔板之间预留有用于放置所述包体的放置腔;
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隔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拓谦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拓谦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0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