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5456.X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8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葛蓓孛;张克诚;吕朝阳;施李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54 | 分类号: | A01N43/54;A01N37/46;A01P3/00;A01G13/00;A01G2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素 赖氨酸 组合 杀菌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的复配组合物,包括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ε‑聚赖氨酸与武夷菌素复配处理中植株体内CAT、POD、SOD、PAL的活性较高,且酶反应变化幅度更显著,酶活性增幅更大,使番茄植株在受到灰霉病菌的侵染时表现出更强的防御能力。武夷菌素与ε‑聚赖氨酸同时使用时防效明显增强,其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方面均得到增强,同时,植物的叶片色泽鲜艳,无明显药害产生。一方面加入ε‑聚赖氨酸减轻了武夷菌素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入武夷菌素后可减轻高浓度的ε‑聚赖氨酸产生的药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复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武夷菌素(又称BO-10),是1979年在福建省武夷山上采集的土壤样品中依据微生物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内吸性等标准筛选到的武夷菌素原始菌种,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分类鉴定并命名为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后期经过分子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将其更名为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S.albulus var.wuyiensis)。
武夷菌素粗制品经Sephadex-G-25柱层析、水洗脱等方法可制备成精制品,其中有两种不同有效成分武夷菌素a和b,其中a成分的含量占86%左右,b成分的含量为13%左右。主效成分a通过红外光谱、碳谱、氢谱分析,确定该组分的分子式C13H21N3O14,是一种含有胞苷骨架和过氧键的核苷类抗生素,该化合物是一种结构全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用抗生素。
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在80%以上,好于化学农药速克灵。随着浓度的增加,武夷菌素的防治效果会得以提升,但武夷菌素成本较高,经济成本问题会影响大面积推广使用,如何能够在较低成本的条件下,利用武夷菌素达到抑菌的效果,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新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的复配组合物,还涉及该组合物杀菌方法,及其在抑制病原菌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的复配组合物,包括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
一种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的复配组合物在制备植物杀菌剂方面的应用。
一种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的复配组合物在抑制灰霉菌方面的应用。
优选地,该应用包括抑制灰霉菌生长。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该应用还包括抑制灰霉菌孢子的萌发。
一种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的复配组合物杀菌的方法,具体为将武夷菌素和ε-聚赖氨酸混合后喷洒于植物的叶片。
优选地,所述植物为番茄或草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ε-聚赖氨酸与武夷菌素复配处理中植株体内CAT、POD、SOD、PAL的活性较高,且酶反应变化幅度更显著,酶活性增幅更大,使番茄植株在受到灰霉病菌的侵染时表现出更强的防御能力。
武夷菌素与ε-聚赖氨酸同时使用时防效明显增强,其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方面均得到增强,同时,植物的叶片色泽鲜艳,无明显药害产生。
加入ε-聚赖氨酸减轻了武夷菌素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入武夷菌素后可减轻高浓度的ε-聚赖氨酸产生的药害。
本发明属于农用抗生素,对环境无污染,没有农药残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经济成本低,防效效果好,为绿色植保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5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