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2194.1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9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库;李萍;娄玉行;王文磊;裴英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V10/774;G06V10/764;G06V10/80;G06V10/82;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格律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4 | 代理人: | 王子溟 |
地址: | 10008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is 地质 数据 呈现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包括:
获取GIS模型数据库,所述GIS模型数据库中包括多个基于GIS的地质模型以及每个基于GIS的地质模型对应的标识信息;
获取待识别地质数据;
获取经过训练的GIS模型分类器;
将所述待识别地质数据输入至所述经过训练的GIS模型分类器,从而获取标识信息;
获取标识信息所对应的基于GIS的地质模型;
将所述基于GIS的地质模型发送给显示装置以进行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识别地质数据输入至所述经过训练的GIS模型分类器,从而获取标识信息包括:
提取所述待识别地质数据的特征数据;
将所述特征数据输入至所述经过训练的GIS模型分类器,从而获取标识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数据包括地下含水层顶板数据、底板数据、地下水位等值线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识别地质数据为二维地质图像组数据,所述二维地质图像组数据至少包括两个二维地质视图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识别地质数据输入至所述经过训练的GIS模型分类器,从而获取标识信息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二维地质视图数据的特征;
通过深度注意力网络融合各个所述二维地质视图数据的特征,从而形成一个融合特征;
将所述融合特征输入至所述经过训练的GIS模型分类器,从而获取标识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注意力网络为深度自注意力神经网络。
7.一种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系统包括:
模型数据库获取模块,所述模型数据库获取模块用于获取GIS模型数据库,所述GIS模型数据库中包括多个基于GIS的地质模型以及每个基于GIS的地质模型对应的标识信息;
待识别地质数据获取模块,所述待识别地质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地质数据;
分类器获取模块,所述分类器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经过训练的GIS模型分类器;
标识获取模块,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待识别地质数据输入至所述经过训练的GIS模型分类器,从而获取标识信息;
对应模型获取模块,所述对应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标识信息所对应的基于GIS的地质模型;
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基于GIS的地质模型发送给显示装置以进行显示。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GIS的地质数据呈现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21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接触式双层复合石英坩埚壁厚检测方法
- 下一篇:双向弯圆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