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械手的激光打刻车辆识别代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4910.1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5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普森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5J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永智路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械手 激光 车辆 识别 代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械手的激光打刻车辆识别代码系统,其涉及智能制造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的车身激光打刻精度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上电性连接有捕捉车身姿态的测量定位模块,所述测量定位模块包括三个水平工业相机,三个所述水平工业相机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三个所述水平工业相机所在平面为基准面,所述水平工业相机均布在车身放置位置的周缘,所述基准面低于车身最低位置所在面,所述基准面的上方高于车身的位置设置有竖直工业相机,所述竖直工业相机和水平工业相机均指向车身,本发明达到了提高车身激光打刻精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机械手的激光打刻车辆识别代码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识别代码(英文简称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或称车辆识别代号也或称车架号码,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就简称VIN)就是汽车的身份证号,根据国家车辆管理标准确定,车辆识别代码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型式及代码、发动机代码及组装地点等信息;我国于2019年10月14日更新发布国家标准《道路车辆识别代号(VIN)》(GB 16735-2019),于2020年1月1日开始执行;本标准规定了车辆识别代号的内容与构成,同时还给出了车辆识别代号的标示要求和标示变更要求;目前,大部分汽车企业的车辆识别代码(VIN)是通过划刻设备来完成的。这些车辆识别代码(VIN)划刻设备都是接触式打标系统,在操作划刻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打刻区域车身划伤,而且划刻结果都是通过人工检查,这样可能会造成因人为检查失误而造成有异常的车辆识别代码(VIN)车辆出厂。另外,划刻设备不能很好满足上述国标(GB 16735-2019)提出车辆识别代码(VIN)标示变更要求。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于机械手激光打刻车辆识别代码的系统设备。
现有的车辆识别码激光打系统包括主控系统,所述主控系统上电性连接有机械手操作系统、激光打刻系统、激光防护装置、去异味吸尘装置、测量定位系统、车身移栽系统、视频监控记录系统、服务器、制造执行系统和综合性信息管理控制系统,测量定位系统包括一个工业照相机和一个激光测距仪,车身移栽系统将车架移动到目标位置,然后通过工业照相机拍摄照片,然后通过工业相机和车身的距离与倾角换算得出照片中车身的特定点数据,然后用这样特定点数据和车身本身的特定点的数据进行拟合,形成一个虚拟供车身定位的平面坐标系,然后通过竖直方向的激光测距仪数据配合虚拟的平面坐标系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坐标系,即可在空间上定位车身各点的坐标位置,然后通过主控系统控制机械手操作系统和激光打刻系统在空间坐标系的车身目标位置上打刻即可。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针对现在有车身激光打刻建立的虚拟空间坐标系是通过激光测距仪和一个工业相机检测完成的,但是机激光测距仪打出的激光是直线,而车身大多是曲面的,导致激光测距仪本身反馈的数据就存在误差,通过激光测距仪建立的空间坐标系也会存在误差,会导致车身上最终的激光打刻出现偏差,此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机械手的激光打刻车辆识别代码系统,其具有提高车身激光打刻精度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普森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安普森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4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产品价格风险预警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电阻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