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可移动泥浆过滤循环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52957.4 | 申请日: | 2022-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1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饶武斌;刘明洋;邢坤;杨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21/01 | 分类号: | E21B21/01;E21B2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衣然 |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移动 泥浆 过滤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可移动泥浆过滤循环系统,包括装配式泥浆池和泥浆输送系统;所述装配式泥浆池包括泥浆池外板组成的池体、防漏橡胶垫、过滤隔板;所述泥浆输送系统包括装配式送浆槽、泥浆泵支撑架、泥浆泵,所述泥浆泵固定于所述泥浆泵支撑架上,连接输浆管。本发明的泥浆过滤循环系统装拆方便,运输快捷,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拆后占地面积小,方便二次利用;可以预埋也可以放置在地面上使用,有效减少人员投入与材料浪费;有效防止池体连接处发生漏浆现象,施工环保;可方便地移动与安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可移动泥浆过滤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钻孔灌注桩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桩基处理中,而灌注桩钻孔多采用泥浆护壁的方式成孔,需要将相对密度大于1的泥浆流体填充孔内。泥浆可以增加静水压力,防止塌孔和渗漏现象的出现,同时泥浆也可以起到携带土渣,降温和润滑钻头的作用。
泥浆循环系统主要起到的是储存浆液和对泥浆中携带的土渣进行过滤和沉淀的作用,使泥浆密度维持在固定值,便于维持孔内静水压力。目前泥浆池现场大多采用挖坑砖砌和成品泥浆池,采用这种泥浆池存在很多缺陷:1、传统泥浆循环系统制作费工费料,使用完成后不易回收二次利用,多采用回填的方法进行处理;2、泥浆循环系统不易移动,对现场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场地内需要多点设置泥浆池;3、在施工过程中泥浆沉渣不彻底,沉渣效率低下,大大影响钻孔进度;4、传统泥浆循环系统不易运输,安拆不便,影响桩基整体施工进度。
申请号为201910459315.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钻孔桩施工的泥浆循环系统,包括中心泥浆池,其包含制浆仓和储浆仓,制浆仓靠近上表面位置与储浆仓连通,制浆仓上方安装泥浆分离器,储浆仓内安装有泥浆泵;管道系统,其连接钻孔平台和中心泥浆池,管道系统包含第一浆管、第二浆管和连接管。该方案不仅能够大幅减少泥浆外运量,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材料成本;还能使施工环境更加清洁。然而,该方案无法解决泥浆循环系统制作费工费料,使用完成后不易回收二次利用,且难以移动,现场施工不便的问题。
申请号为202023256309.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用的泥浆箱,包括具有上敞口的箱体;装配于所述箱体内的、用于将所述箱体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子腔体的若干分隔壁;所述分隔壁上设置有使各个所述子腔体连通的通槽;装配于所述通槽上的泥浆滤网;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出浆口。该方案无需开挖和砌筑临时泥浆池,具有加快施工进度、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施工环保的优势。然而,该方案的泥浆箱无法拆装,存在占地面积大、移动不便的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制作简便、易于回收利用、移动便利且施工环保的泥浆过滤循环系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泥浆过滤循环系统,以解决泥浆过滤循环系统制作费工费料、不易回收二次利用,泥浆池易漏浆且移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泥浆过滤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式泥浆池和泥浆输送系统;所述装配式泥浆池包括:泥浆池外板组成的池体,所述泥浆池外板通过外板连接键、螺栓和螺帽进行连接;防漏橡胶垫,所述防漏橡胶垫插入所述池体内底面和侧面夹边处的橡胶固定键内;过滤隔板,所述过滤隔板在所述池体内中间上部悬空设置,插入隔板固定键内固定;所述过滤隔板将所述池体分隔成沉淀室和循环室;
所述泥浆输送系统包括:装配式送浆槽,泥浆从钻孔中通过所述送浆槽流入所述沉淀室的底部;泥浆泵支撑架,所述泥浆泵支撑架设置所述循环室的顶部;泥浆泵,所述泥浆泵固定于所述泥浆泵支撑架上,连接输浆管;所述输浆管一端从顶部浅没入所述循环室的泥浆面,另一端供给泥浆至钻孔。
所述泥浆循环系统中的泥浆先从钻孔中通过送浆槽流入泥浆池,利用过滤隔板进行过滤后,通过泥浆泵和输浆管泵送到钻孔底部进行冲孔,旧的泥浆被顶到上部,从而实现泥浆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2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