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片正反面检测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2303.1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2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诸介甫;任卫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介甫;任卫亚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90;G06T7/7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杨琪宇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片 正反面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片正反面检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向竹片成倾斜角度照射线性激光,获取线性激光在竹片上反射后图像;识别反射后图像中的反射的弧形激光,并获取所述弧形激光的像素点位置;对所述弧形激光的位置的像素点进行差分处理,去除异常的像素点;并将差分处理后的弧形激光的位置的像素点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根据二次多项式系数判断竹片正反面。所述方法和系统在完成对线性激光图像的处理后,构建二次多项式进行回归,进一步根据回归后的二次多项式系数的正负进行竹片正反面判断,利用软件算法进行判断可以有效地降低单纯硬件设备识别的成本,并提高识别检测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片正反面检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竹子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原材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竹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诸如牙签、筷子、香棒、砧板、地板这类竹制品。竹子经过原竹截断、破竹、打结定宽、分片分层、竹丝成形、定尺寸切断、削尖等后续步骤制成牙签或一次性竹筷,现有的竹制品加工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还没有实现全流水线的自动化,有的加工步骤仍然需要人工操作,主要是现有竹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工人一片片的分辨竹片的青黄面将竹片同一面朝上送入竹加工设备,从而使得现有的竹制品的工艺变得复杂,人工成本较高。另外对于竹片正反面的检测,现在主要的方式是使用光电管进行颜色检测,但这种方法对环境光照的依赖较大,需要补光保持稳定的环境光照,同时有一部分竹子由于日晒或是浸水,导致青面泛白或者黄面反射率降低,因此光电管的颜色检测法的准确率很难达到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中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片正反面检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利用线性激光设备,作为竹片的主动成像设备,将感知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后作为竹片正反面检测的依据,从而可以实现无需接触的竹片正反面判断,在工艺流程中易于部署,机器化的部署感知使得整体的工艺流程效率更高。
本发明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片正反面检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通过线性激光设备成角度地照射到竹片上,获取激光照射竹片上形成的线性激光图像信息,并进一步根据所述激光弧线信息进行图像处理后进行竹片的正反面判断,因此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竹片正反面的识别精度。
本发明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片正反面检测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在完成对线性激光图像的处理后,构建二次多项式进行回归,进一步根据回归后的二次多项式系数的正负进行竹片正反面判断,利用软件算法进行判断可以有效地降低单纯硬件设备识别的成本,并提高识别检测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至少一个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竹片正反面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竹片成倾斜角度照射线性激光,获取线性激光在竹片上反射后图像;
识别反射后图像中的反射的弧形激光,并获取所述弧形激光的像素点位置;
对所述弧形激光的位置的像素点进行差分处理,去除异常的像素点;
并将差分处理后的弧形激光的位置的像素点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根据二次多项式系数判断竹片正反面。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识别反射的弧形激光方法包括:获取竹片图像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生成灰度值集合,设置灰度值阈值,获取大于所述灰度值阈值的灰度块,并根据所述弧形激光的特性去除高宽比大于1的灰度块,获取弧形激光的像素点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较佳实施例,获取所述弧形激光的像素点位置信息后,进一步计算弧形激光像素点的散点坐标,并根据所述散点坐标对所述大于灰度值阈值灰度块中的像素点坐标进行一阶差分,计算所述一阶差分结果的标准差,并设置标准差筛选上限阈值系数和下限阈值系数,通过计算不满足所述标准差和两个标准差阈值系数乘积范围的像素点位置作为异常点剔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介甫;任卫亚,未经诸介甫;任卫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2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