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钕铁硼磁体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8114.9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4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卢阳春;卢汉洲;强傲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文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057 | 分类号: | H01F1/057;H01F41/02;B22F3/02;B22F3/10;B22F3/24;B22F9/02;B22F9/04;C22C38/06;C22C38/10;C22C38/12;C22C38/14;C22C38/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刘元慧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钕铁硼 磁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钕铁硼磁体及制备方法,通过新型主辅相双合金工艺,主相尽量不含Dy、Tb等重稀土金属,辅相合金中添加重稀土Dy、Tb元素,且辅相合金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总稀土量约为33‑60wt%,辅相通过缩短脱氢时间,使辅相氢含量较高,氢含量高的辅相熔点更低,辅相采用高能球磨制备成纳米晶合金粉,使得烧结时低熔点纳米晶的辅相可以实现液相烧结,也使得辅相合金中的重稀土元素均匀分布在晶界边缘,在晶粒表层形成改性区,主相晶粒被连续均匀的晶界相包裹,主相晶粒表面具有硬磁壳层,避免了重稀土取代主相晶粒Pr、Nd元素,有效降低了Tb、Dy元素的用量并避免了剩磁下降,同时提高内禀矫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采用创新的新型主辅相双合金工艺来制备烧结钕铁硼磁体。
背景技术
随着烧结钕铁硼永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近年来在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机、伺服电机、直线电机等领域均获得非常大的应用突破。
但是由于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特别是Dy、Tb等重稀土,储量并不多缺口大,价格也较为昂贵,而为了满足各类电机更高的工作温度,现在的烧结钕铁硼厂家不得不添加较多的重稀土元素Dy和Tb,被迫面临原料紧缺、成本升高的巨大挑战。
本领域传统的应对方法是采用双合金工艺,主相尽量不含Dy、Tb等重稀土金属,辅相合金中添加重稀土Dy、Tb元素,且辅相合金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然后混合制备烧结钕铁硼磁体,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稀土总量的下降,获得更高的内禀矫顽力和磁性能。但由于主辅相合金只是稀土总量不同,主相合金形成主相,辅相合金在烧结过程中也会形成主相,富余的稀土才会重构成晶界富钕相,无法保证辅相合金中的重稀土元素均分布在晶界富钕相,也就是很大部分的重稀土仍然进入主相,造成重稀土元素的浪费。
中国发明专利CN201510391547.3,通过双合金法将表面氧化后的粉末掺入到钕铁硼粉末中,削弱相邻晶体之间的磁交换耦合作用,消除退磁过程中由畴壁移动引发的晶畴反转现象。只能改善晶界,对剩磁造成较多下降,而且却无法降低重稀土用量。
中国发明专利CN201910427299.1,通过添加钨粉末和Cu-Ga合金,获得晶粒尺寸较小且矫顽力较高的无重稀土的烧结钕铁硼磁体。只能细化晶粒,改善晶界提高磁体矫顽力,却无法降低重稀土用量。中国发明专利CN201910582787.X和CN201510789345.4,辅相合金选用Nd氢化物或者PrNd氢化物,只是以氢化稀土的形式将稀土添加至晶界,氢化稀土却不能改善晶界,也不能避免晶界相的稀土进入主相,也就无法更进一步地降低稀土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烧结钕铁硼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钕铁硼磁体及制备方法。
所述的一种钕铁硼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相合金和辅相合金,
主相合金的质量占比为90-99%,辅相合金的质量占比为1-10%,主相合金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ReaMbFe100-a-b-c-dBcCod;主相合金的Re为Pr、Nd、Dy、Tb、Ho、Gd、Y、Ce中的两种或多种,主相合金的M为Al、Cu、Ga、Zr、Nb、Ti中的两种或多种,其中,a=28-32wt%,b=0.3-2.5wt%,c=0.85-1wt%,d=0.1-4wt%。
优选地,主相Re尽量不包含Dy、Tb等重稀土元素;稀土Re质量百分比a=28.8-30wt%;硼B质量百分比c=0.9-0.96wt%;添加Co的作用是提高居里温度(降低温度系数),钴Co质量百分比d=0.5-2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文磁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文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8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