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的中跨合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7811.2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3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常松;颜东煌;凌李华;黄茛;佘勤聪;董子涵;王晶;傅亚军;吴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E01D11/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李发军;曾利平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组合 斜拉桥 合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的中跨合龙方法,包括制造中跨合龙段钢梁及其连接件,将吊机移至吊装边跨合龙段、中跨合龙段的位置,确定配切量和调整参数,并根据配切量和调整参数进行切割和钻孔,临时约束转换成顶推装置,将中跨合龙段的所有钢构件提前置于已架设梁段的悬臂端,并在边箱梁上焊接搁梁用构件,评估并调整中跨合龙口几何姿态,顶推到位后锁定顶推装置,边箱梁的安装,再次调整中跨合龙口姿态,回顶到位后锁定顶推装置,拼接施工,安装横梁和小纵梁,桥面板施工,即中跨合龙作业完成。本发明全方位考虑施工精度问题,尽可能消除不利影响,提高了合龙速度与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的中跨合龙方法。
背景技术
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相较于纯钢梁斜拉桥,其用钢量更少,经济性更好,主梁刚度更大,稳定性更高,能有效提高路面铺装层的耐久性。近年来,在500~700米跨度的桥梁建设中,组合梁斜拉桥被大量使用,其中最大跨度已经达到了720米,并且在数量与跨度上还将不断发展。
组合梁斜拉桥采用截面面积较小的钢主梁形式可提高桥面板的抗裂性能,所以一般采用双边工字截面和双边箱截面。当组合梁斜拉桥的跨度达到700米以上时,工字截面钢主梁的下翼缘板难以到达受力要求,需采用双边箱形式的钢主梁。
组合梁斜拉桥的钢主梁无论是双边工字截面还是双边箱截面,节段之间腹板的连接一般都采取栓接的方式。高强螺栓的直径一般仅比螺栓孔直径小2~3mm,且一个拼接面有上百个螺栓孔。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将高强螺栓全部装入螺栓孔的难度已经很大,若再想通过节段之间的接缝来调节角度,其可调节量可谓微乎其微。而双边箱钢主梁比双边工字钢主梁的拼接面更多,整体刚度更大,中跨合龙时的角度调整可操作性更低,要求的施工精度更高,合龙难度也更高。随着组合梁斜拉桥跨度的增大,所需匹配的合龙技术精度要求也将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的中跨合龙方法,以解决双边箱钢主梁形式的组合梁斜拉桥合龙段栓接精度要求极高的问题,本发明在合龙段钢主梁与拼接板制造、合龙口几何姿态调整、合龙段吊装与拼接、合龙工序安排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与优化,尽可能消除不利影响,提高合龙速度与精度。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的中跨合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造中跨合龙段钢梁及其连接件,在边箱梁顶板和底板顺桥向的两侧分别预留切割量;
步骤2:将中跨两台吊机分别移至吊装中跨合龙段的位置;
步骤3:在边跨合龙施工期间对中跨合龙口两侧已架设的梁段进行连续温度效应监测,得到实测的中跨合龙口几何姿态数据,对所述中跨合龙口几何姿态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中跨合龙段的配切量以及拼装板钻孔的调整参数;
步骤4:根据所述配切量对所述中跨合龙段钢梁进行切割,根据所述调整参数对拼接板进行钻孔;
步骤5:将塔区临时约束转换成主梁顶推装置以进行中跨合龙,并进行顶推试验;
步骤6:起吊中跨合龙段的所有钢构件,将其置于中跨合龙口两侧已架设梁段的悬臂端,并在边箱梁顶板上焊接搁梁用构件;
步骤7:基于所述步骤6的状态,评估并调整中跨合龙口几何姿态;
步骤8:当边跨合龙施工完成且具备中跨合龙条件时,朝边跨方向进行顶推,当顶推到位后锁定顶推装置;
步骤9:中跨合龙口两侧的吊机分别同时吊起一边箱梁,将所述边箱梁移至中跨合龙口正上方后缓慢下放,两边箱梁嵌入中跨合龙口且通过所述步骤6中搁梁用构件搁于两侧已架设梁段上;
步骤10:调整中跨合龙口姿态,优化相对几何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7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