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锁一体式汽车线束管夹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0549.9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4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宇;胡婷婷;王川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福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H02G1/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沈抗勇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汽车 线束管夹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锁一体式汽车线束管夹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汽车线束配件技术领域,包括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一端与线束插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波纹管套接,所述管夹本体包括右管壳、连接部和左管壳,所述右管壳和左管壳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接,所述右管壳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部、第一保护部和自锁部,所述管夹本体通过所述自锁部与线束插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左管壳包括第二导向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内壁上配合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波纹管外壁相配合。该汽车线束管夹通过管夹自锁一体化设置,有效解决了现有线束管夹护套尾部密封结构的复杂连接,使得护套尾部更具有整体性,更加牢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线束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一体式汽车线束管夹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线束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部件,用于将所有用电器连接起来,给电器件提供电源、地线以及用电器间的信号传输,所以线束的固定对整车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汽车线束通常使用线束管夹进行固定,并且线束管夹大都是插接件,生产操作的时候需要两个工序完成,先把护套的自锁上好,然后在护套后端安装对应的尾夹来形成密封结构,程序复杂,导致工人实施费时费力,材料也要按照两项进行购买,增加生产成本。
经检索,现有一篇申请号为201920068969.0、名称为一种尾部设置防水防尘结构的线束的专利文件,公开:包括导线,导线的末端通过端子固定在线束护套中,导线靠近末端的位置上套接装配波纹管,波纹管外部套接有两个相互连接的护套尾夹,用于与波纹管装配密封,其中一个护套尾夹的一端固接在线束护套的底面上,并且该护套尾夹的一侧壁两端与另一个护套尾夹铰链连接,用于两个护套尾夹之间活动旋转。该专利通过线束尾夹前端跟线束护套紧密贴合,护套尾夹后端跟波纹管波形密封的结构,防护效果良好,但连接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锁一体式汽车线束管夹,包括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一端与线束插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波纹管套接,所述管夹本体包括右管壳、连接部和左管壳,所述右管壳和左管壳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接,通过在左右管壳之间设计连接部,有效的保证了管夹本体的结构关联度,使得该简单的结构整体设计紧凑;所述右管壳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部、第一保护部和自锁部,所述管夹本体通过所述自锁部与线束插接件可拆卸连接,将管夹与自锁进行一体化设计,简化了原有的操作过程,并且制造成本也随之降低;所述左管壳包括第二导向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内壁上配合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波纹管外壁相配合,确保管夹与波纹管的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U型弹性结构,且与右管壳和左管壳成一体结构,采用一体化设计,在保证管夹本体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整体的美观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一保护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导向部和第二保护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卡槽对应的卡块,所述左管壳和右管壳通过卡块和卡槽的卡合连接,在简化组装工艺、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其连接结构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铰链结构,且分别与右管壳和左管壳连接,采用铰链的连接方式,拆装方便,便于后续维修工作,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同时结构稳定性也能够保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一保护部上与连接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导向部和第二保护部上与连接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卡槽对应的卡块,所述左管壳和右管壳通过卡块和卡槽的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一保护部,以及自锁部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部和第二保护部为一体结构,实现管夹本体的模块化设计,有效节省材料。
优选的,所述自锁部为齿条结构,且与线束插接件上设置的齿槽相配合,自锁部与线束插接件通过齿条与齿槽的啮合连接,齿条与齿槽的配合连接方式,装配方便且定位精准,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福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福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0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