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冷却过程残余应力预测的轧制板形补偿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420564.5 申请日: 2022-04-21
公开(公告)号: CN114888094B 公开(公告)日: 2023-01-31
发明(设计)人: 孙杰;吴豪;李梦琴;丁肇印;乔继柱;武文腾;万子龙;彭文;张殿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大学
主分类号: B21B37/28 分类号: B21B37/28
代理公司: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代理人: 李在川
地址: 110819 辽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冷却 过程 残余 应力 预测 轧制 补偿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冷却过程残余应力预测的轧制板形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确定带钢钢种成分、带钢几何尺寸、随温度变化的热物性参数;

步骤2:建立关于温度-相变-应力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模型;

步骤3:实测热带钢出精轧机组时的温度,作为层流冷却过程的初始温度,利用有限元模型预测带钢在层流冷却过程的残余应力;

步骤4:根据预测出的层流冷却过程残余应力来确定补偿应力,在精轧过程中轧制出补偿应力下的带钢;

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1:在热轧带钢层流冷却阶段任取一段带钢,确定所述带钢在轧后层流冷却过程中的初始温度场;

步骤2.2:根据初始温度场以及冷却边界条件建立关于温度-相变-应力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模型;

所述步骤2.2包括:

步骤2.2.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建立冷却过程温度控制方程:

式中,T为带钢温度;qv为带钢相变潜热速率;λ(T)、ρ(T)、Cp(T)分别为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密度、比热;

步骤2.2.2:计算空冷的换热系数ha

式中,ε为热轧带钢表面辐射率;σ0为玻尔兹曼常数;T和Ts分别为环境温度和带钢表面温度;

步骤2.2.3:计算水冷的换热系数hw

式中,ω为集管水流量;Tw为冷却水温度;D为集管喷嘴直径;Pl和Pc分别为轧制线方向的喷嘴间距和垂直轧制线方向的喷嘴间距;

步骤2.2.4:计算热轧带钢在层流冷却期间的相变潜热速率qv

式中,ΔHκ为奥氏体转变为新相κ的热焓值变化量;ΔXκ为时间步内新相κ的体积分数增量;Δt为时间增量;

步骤2.2.5:利用Esaka相变动力学模型计算冷却过程中各新相转变量:

式中,X、Xmax分别为新相转变量、最大转变量;B为相变参数;为奥氏体晶粒尺寸;q为相变常数;t′为冷却时间;τ代表τF、τP两种不同类型相变,τF、τP分别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孕育期;k代表kF、kP两种不同类型相变,n代表nF、nP两种不同类型相变,kF、nF为铁素体相变参数;kP、nP为珠光体相变参数;fD和fN分别为带钢动态再结晶和未动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εC为开始动态再结晶的应变;εall为整体应变;H、h分别为带钢在精轧阶段入、出口厚度;[%C]为碳含量;[%Mn]为锰含量;

步骤2.2.6:建立内应力计算模型:

整个冷却过程中带钢的应变增量dεij为:

内应力计算模型dσij为:

ij=[C]ij·dεij (14)

式中,分别为弹性应变增量、塑性应变增量、热应变增量;为相变应变增量;XA、XF、XP分别为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体积分数;αA、αF、αP分别为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热膨胀系数;βF、βP分别为铁素体、珠光体相变体积膨胀系数;[C]ij为材料的刚度矩阵;ΔT为带钢冷却过程温度变化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05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