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机翼支撑杆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4044.3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9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竹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20 | 分类号: | B64C27/20;B64C27/12;B29D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机翼 撑杆 及其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机翼支撑杆及其成型方法,该机翼支撑杆包括支撑杆基体,所述支撑杆基体位于无人机的机翼壳体内,对无人机机翼的螺旋桨电机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杆基体一端与所述机翼壳体的侧壁一体成型,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桨电机的支撑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杆基体的圆周面与所述机翼壳体底部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杆基体为中空的碳纤维杆。本发明在浸料过程中,依次形成的第一成型结构、第二成型结构以及第三成型结构,有效避免了支撑杆与待连接件互为相对独立件,在降重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增强无人机壳体系统的稳定性,而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支撑杆,在对机翼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支撑杆的轻量化,避免质量过大影响无人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翼支撑杆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机(或称无人飞行器,本申请简称无人机)目前广泛应用于野外保护区/无人区巡检、高空消防、危险区作业辅助等领域,其中高空消防、危险区作业以及新型快递/无接触投送等需要无人机携带物品飞行的领域,对无人机的自重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只有较小自重的且具有足够强度的无人机,才能具备具有更远行程的能力,也才能够在高空消防中带动更重的灭火装置,或在危险区作业时配备更多的必要设备,或在作为无人配送快递员投递时,才能够带动更重的快递包裹。
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无人机是不给机翼做保护措施的,如图1所示:
图1中,序号101-104即为没有保护措施的无人机的机翼,这种无人机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摔机情况,机翼很容易受伤。无人机的机翼受伤后,将无法再次正常飞行,对于无人区巡查、危险区作业等领域,如果因为无人机机翼意外受伤,不能再次起飞,丢失的不但有一个无人机的本身价值,而且无人机记录的信息价值,也可能同时丢失,并且,现有的无人机存在电线外露的问题,外露的电线可能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发生剐蹭,亦容易造成坠机现象的出现,因此,需要一种无人机机翼支撑杆及其成型方法,对无人机机翼进行保护,并且保证无人机的自重达标,对无人机电线进行存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人机机翼支撑杆及其成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人机机翼支撑杆,包括支撑杆基体,所述支撑杆基体位于无人机的机翼壳体内,对无人机机翼的螺旋桨电机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杆基体一端与所述机翼壳体的侧壁一体成型,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桨电机的支撑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杆基体的圆周面与所述机翼壳体底部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杆基体为中空的碳纤维杆。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机翼支撑杆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一次浸料:在支撑杆基体一端部与机翼壳体侧壁之间采用碳纤维结构件进行高温高压烘烤,使支撑杆基体一端部与机翼壳体侧壁形成第一成型结构;
S2、二次浸料:在支撑杆基体另一端部与螺旋桨电机的支撑座之间采用碳纤维结构件进行高温高压烘烤,使支撑杆基体的另一端部与螺旋桨电机的支撑座形成第二成型结构;
S3、三次浸料:在支撑杆基体的圆周部与机翼壳体的底部之间采用碳纤维结构件进行高温高压烘烤,使支撑杆基体的圆周部与机翼壳体的底部形成第三成型结构;
S4、对经过步骤S3后的支撑杆基体进行高温加热,获得支撑杆成品。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1中,包括以下步骤:
S11、选取长度大于支撑杆基体的碳纤维结构件,在碳纤维结构件两端预留2cm-4cm长度;
S12、在碳纤维结构件端部拉取1cm长度与机翼壳体侧壁粘接,进行高温高压烘烤,形成第一成型结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2中,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竹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竹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4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