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形的弹跳滑行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13738.5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4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基拓;张佳路;陆国栋;孟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余姚市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B64C31/02;B60F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陈洁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弹跳 滑行 机器人 | ||
1.一种可变形的弹跳滑行机器人,包括机身装置,所述机身装置为椭球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装置外部两侧具有腿部装置,机身装置内部具有驱动装置,腿部装置与驱动装置通过线绳(2)牵引,所述驱动装置为离合器型结构,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内部记忆合金丝(14)和弹力带(36)的牵拉,完成机器人的弹跳、滑行和俯仰调节三种模式的切换;所述腿部装置通过顶端支座(8)与机身装置铰接,肩部支座(9)与顶端支座(8)铰接,顶端支座(8)和底端支座(6)与杆支座(5)铰接,连杆(1)两端与杆支座(5)固定连接,上下连杆(1)之间由线绳(2)约束其距离;弹簧支座(4)与上下连杆(1)连接处的杆支座(5)线连接,拉簧(3)安装于弹簧支座(4)之间;肩部支座(9)与顶端支座(8)的连接轴上套有扭簧(7),顶端支座(8)与机身装置连接轴上套有扭簧(7),腿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进行上下平面内连杆(1)变形、整体绕肩部支座(9)侧向展开、由肩部支座(9)带动俯仰转动的变形动作;所述机身装置内部设有十二个线滑轮;第一号线滑轮(12)、第二号线滑轮(13)为带有双层凹槽的圆饼型结构,其余线滑轮为单层凹槽的圆饼型结构;第一号线滑轮(12)、第二号线滑轮(13)用于抬升二级套筒(201),第三号线滑轮(15)、第四号线滑轮(16)用于拉降一级套筒(101),第五号线滑轮(29)、第六号线滑轮(30)用于压缩弹跳腿,第七号线滑轮(42)、第八号线滑轮(43)用于收回弹跳腿,第九号线滑轮、第十号线滑轮、第十一号线滑轮、第十二号线滑轮与第五号线滑轮(29)、第六号线滑轮(30)、第七号线滑轮(42)、第八号线滑轮(43)对称分布,十二个线滑轮用于对线绳(2)和记忆合金丝(14)的约束定位;上支座(39)和下支座(40)两边对称分布,分别固定在机身装置内壳壁上,下支座(40)下方具有机身板(41),上支座(39)、下支座(40)用于固定记忆合金丝(14),机身板(41)用于固定记忆合金丝(14)和棘爪(26);所述驱动装置由主传动轴(11)、一号绕线器(19)、二号绕线器(28)、一级套筒(101)、二级套筒(201)、斜齿轮支座(24)、棘轮(27)、棘爪(26)、记忆合金丝(14)、线绳(2)、电机(18)组成;所述驱动装置的主传动轴(11)上端通过轴承(10)与机体装置的机壳顶部相连,下端与联轴器(17)的一端固定,联轴器(17)的另一端与电机(18)固定连接;主传动轴(11)中间设有限位环(48)及两段长键(49);一号绕线器(19)、二级套筒(201)、斜齿轮支座(24)、一级套筒(101)、二号绕线器(28)自上而下套接在主传动轴(11)上,一号绕线器(19)和二级套筒(201)通过离合完成弹跳腿的压缩储能和弹跳释放;二级套筒(201)和斜齿轮支座(24)通过离合驱动顶端支座(8)和肩部支座(9)旋转,完成弹跳腿的俯仰控制;一级套筒(101)和二号绕线器(28)通过离合实现展开和收降机翼;棘轮(27)、棘爪(26)用于锁定和释放二号绕线器(28);所述一号绕线器(19)位于主传动轴(11)上端,中心为通孔,与主传动轴(11)套接,一号绕线器(19)下端设有多个圆柱形凹槽,凹槽内置有微型弹簧,微型弹簧一端与凹槽底面相连,另一端与活动轴(44)顶端相连,活动轴(44)可纵向进行伸缩;线绳(2)一端固定于底端支座(6),另一端固定于一号绕线器(19);二级套筒(201)位于一号绕线器(19)下部,二级套筒(201)内部贯穿方形凹槽与主传动轴(11)的长键(49)相配合,上端可抬升与一号绕线器(19)相接触,下端设有方型键,可与斜齿轮支座(24)同步转动;斜齿轮支座(24)中心为通孔,通孔四周设有方形凹槽,斜面活动轴(46)放置于凹槽内,弹簧(45)一端与凹槽底部固定,另一端与斜面活动轴(46)固定;斜齿轮支座(24)腰间设有圆形凹槽,斜齿轮支座连接器(25)嵌入圆形凹槽与斜齿轮支座(24)转动副相连;斜齿轮支座(24)下端与斜齿轮(32)固定,两个配对斜齿轮(32)传动,带动副轴(31)旋转,副轴(31)上设有小齿轮(38),其与大齿轮(37)相啮合,同步杆(33)与副轴(31)铆接连接;一级套筒(101)位于斜齿轮支座(24)下方,二号绕线器(28)中心为阶梯通孔,通孔设有托举弹簧(47),用于对一级套筒(101)的定位及复位,其四周设有方形凹槽,斜面活动轴(46)放置于凹槽内,托举弹簧(47)一端与凹槽底部固定,另一端与斜面活动轴(46)固定;二号绕线器(28)上表面设有多个定位块,其嵌入棘轮(27)凹槽同步转动,棘轮(27)与棘爪(26)相啮合,棘爪(26)铰接于机身板(41);所述二级套筒(201)由上套筒(21)和下套筒(23)构成,上套筒(21)与下套筒(23)移动副相连,上套筒(21)顶端呈十字型,腰间设有圆形凹槽,上套筒连接器(20)嵌入圆形凹槽与上套筒(21)转动副相连,上套筒21内部设有贯穿的方形凹槽,下套筒(23)上部与下部设有方形键,腰间设有圆形凹槽,下套筒连接器(22)嵌入圆形凹槽与下套筒(23)转动副相连,下套筒(23)内部上端为通孔,下端为带有方形凹槽通孔;所述一级套筒(101)包括一级套筒筒身(35)和一级套筒连接器(34),一级套筒连接器(34)套接在一级套筒筒身(35)外,一级套筒筒身(35)内部贯穿方形凹槽与主传动轴(11)的长键(49)相配合,下部设有方型键与二号绕线器(28)转动连接,一级套筒连接器(34)与记忆合金丝(14)相连,所述记忆合金丝(14)一端固定于上支座(39),另一端绕过第一号线滑轮(12)、第二号线滑轮(13)分别与上套筒连接器(20)和下套筒连接器(22)相连;一端固定于下支座(40),另一端绕过第三号线滑轮(15)、第四号线滑轮(16)与一级套筒连接器(34)相连;一端固定于机身板(41),另一端与棘爪(26)顶端连接;弹力带(36)一端固定于斜齿轮支座连接器(25),另一端固定于下套筒连接器(22);线绳(2)一端与底端支座(6)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五号线滑轮(29)、第六号线滑轮(30)、第七号线滑轮(42)、第八号线滑轮(43)与一号绕线器(19)连接;一端与二号绕线器(28)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九号线滑轮、第十号线滑轮、第十一号线滑轮、第十二号线滑轮与底端支座(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余姚市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未经浙江大学;余姚市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37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