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掺杂的金属氧化物双功能层忆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12902.0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2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霞;袁方;张鹏;邓玥;于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金属 氧化物 功能 层忆阻器 | ||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材料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掺杂的金属氧化物双功能层忆阻器。该忆阻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为衬底、底电极、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和顶电极;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为纳米堆叠结构薄膜材料,其中,第一功能层的材料采用HfOy薄膜,第二功能层的材料采用Cu掺杂的TiOx薄膜。本发明中第一功能层HfOy薄膜材料获取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具有高开关比,第二功能层TiOx薄膜中掺入Cu可以加快导电细丝的生成速率,增强导电细丝的稳定性,从而增大忆阻器的开关比,进而实现双功能层提高忆阻器的稳定性、增大忆阻器的开关比,对新一代存储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材料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掺杂的金属氧化物双功能层忆阻器,以及其制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197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蔡少堂教授首次提出忆阻器的概念,忆阻器作为一种非线性电子元器件,可以表示电流与磁通的关系,与电阻、电容和电感并称为四种基本电子元器件。2008年惠普公司首次研制出忆阻器实物,激发了各国研究员对忆阻研究的热情。忆阻器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无源器件,其阻值会随着流经它的电流而改变,并且忆阻器会保持断电前最后时刻的阻值,因此忆阻器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功能。这种特性使忆阻器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随机存储器的制备、人工神经网络等。
目前忆阻器的研究主要基于氧化物体系,氧化物忆阻器的工作原理是氧空位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由于氧空位迁移速度缓慢,顶电极和底电极之间很难形成导电细丝,因此氧化物忆阻器的低阻态较难实现,开关比较小,所需偏置电压较大,稳定性较差,随机性过强,这些不利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物忆阻器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掺杂的金属氧化物双功能层忆阻器,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铜掺杂的金属氧化物双功能层忆阻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为衬底、底电极、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和顶电极;
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为纳米堆叠结构薄膜材料,其中,第一功能层的材料采用HfOy薄膜,第二功能层的材料采用Cu掺杂的TiOx薄膜,其中,0x≤2,0y≤2。
优选的,所述顶电极和底电极的材料采用单层金属电极层、双层复合电极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衬底采用抛光玻璃、硅晶片和导电玻璃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单层金属电极层的材料采用W、Al、Cu、Ag、Pt、Au、Ti、Zr、Ta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双层复合电极层的材料采用Ag/Ti、Au/Ti、Pt/Ti、Ag/Cu、Au/Cu、Pt/Cu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衬底为抛光玻璃,底电极为Au/Ti复合电极,顶电极为Au电极。
优选的,所述底电极、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顶电极采用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或化学气相沉积的任一种工艺形成。
优选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衬底:将抛光玻璃使用无水酒精擦拭后烘干备用;
(2)打磨靶材:依次使用粗砂纸和细砂纸打磨Ti靶材、Cu靶材、HfOy靶材和TiOx靶材,再用无尘布擦拭其表面;
(3)制备Au薄膜:使用离子镀膜仪,以Au靶材作为溅射源,调节离子镀膜仪的电流维持在6.5mA~8.5mA,溅射得到厚度10nm~50nm的Au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2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