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组合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8081.3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8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峰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4;H01B7/282;H01B7/285;H01B7/29;H01B7/40;H01R4/28;H01R13/639;B65H7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66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连接 组合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组合电缆,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线芯,所述线芯的两侧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捆束装置,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连接条的下端设置有金属接片。本发明通过安装板、锁紧栓、胶圈、套筒、凹槽、线管、限位块和卡合条板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电缆与其它电缆快速连接,将它们串联在一起,便于对其使用,通过连接头、挡环、弹簧、支撑板和弹片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电缆在使用时,受外力作用导致其发生形变,并且内部线芯受到压力作用,导致其受损,可以通过弹簧与弹片将电缆所受到的压力相应减小,起到缓冲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组合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传输电能、电信号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电缆通常由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缆芯和起到保护、绝缘作用的护套组成,只含有一条缆芯而且直径较细的电缆通常被称为电线,也有些电线没有绝缘护套,被称为裸线,电缆中的缆芯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通常使用铜或铝。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组合电缆,不便于与其它电缆串联起来,并且由于电缆过长无法导致其存放较为麻烦;
2、现有的组合电缆,密封性能较差,并且易受外力作用导致其发生形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组合电缆,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线芯,所述线芯的两侧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捆束装置,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连接条的下端设置有金属接片,所述金属接片的下端设置有便于连接装置;所述便于连接装置包括安装板、锁紧栓、胶圈、套筒、插槽,所述锁紧栓位于套筒的一侧,所述套筒贯穿于安装板的中间;所述锁紧栓与套筒之间设置有螺纹槽,所述锁紧栓的一侧通过螺纹槽与套筒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套筒之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安装板的中间部位通过连接孔与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插槽位于套筒的内部,所述胶圈位于锁紧栓的一侧,所述插槽包括凹槽、线管、限位块、卡合条板,所述卡合条板位于凹槽的上下端,所述线管横穿于凹槽,所述限位块位于凹槽的四角。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胶圈与锁紧栓之间设置有强力胶,所述锁紧栓的另一侧通过强力胶与胶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插槽与套筒之间设置有焊接块,所述插槽的一侧通过焊接块与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条板与凹槽之间设置有焊接块,所述卡合条板的上端通过焊接块与凹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凹槽与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焊接块,所述凹槽的四角通过焊接块与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线管与凹槽之间设置有穿孔,所述线管的外壁通过穿孔与凹槽的中间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捆束装置包括一号固定孔、铰链、二号固定孔、锁孔、固定夹板,所述铰链位于一号固定孔的一侧,所述二号固定孔位于一号固定孔的另一侧,所述固定夹板位于二号固定孔的一侧,所述锁孔位于固定夹板的上端外表面。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一号固定孔与铰链之间设置有活动板,所述铰链的一侧通过活动板与一号固定孔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夹板与二号固定孔之间设置有焊接块,所述固定夹板的一侧通过焊接块与二号固定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固定孔与一号固定孔之间设置有开槽,所述一号固定孔的一侧通过开槽与二号固定孔的一侧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胶垫、耐高温涂层、防震抗爆层、橡胶密封件、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位于胶垫的一侧,所述橡胶密封件位于胶垫的前端,所述耐高温涂层位于胶垫的上下端,所述防震抗爆层位于耐高温涂层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峰,未经刘新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80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压力触动开关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自来水卤代烃自动实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