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解聚氨酯类酵母真菌菌株及鉴定方法与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3010.4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4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骆祝华;胡杰鸽;张新旭;王志超;凌铭煌;高渊皓;陈逍遥;徐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C12Q1/6895;C12N15/11;C12Q1/6869;C02F3/34;C12R1/645;C02F101/3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淑歌 |
地址: | 361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聚氨酯 酵母 真菌 菌株 鉴定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聚氨酯类酵母真菌菌株及鉴定方法与用途。本发明提供的类酵母真菌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53。该菌株具有生长增殖速度快、培养难度低、生产成本低的特点,能够持续、高效地降解水体(如海洋水、工业废水)中含有的聚氨酯类微塑料,为当前水体环境中日益严重的聚氨酯类微塑料的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聚氨酯类酵母真菌菌株及鉴定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微塑料是目前大洋环境中的关键污染物,去除大洋水体中的微塑料在大洋环境保护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微塑料作为一种难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长期在海洋环境中累积,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一方面,微塑料易被海洋动物所摄食,进而对海洋动物产生机械损伤,如堵塞食道,产生假的饱腹感等,影响海洋动物的生长与健康,而且,浮游动物等低营养级海洋生物更易摄取微塑料,并通过食物网的传递与放大,引起生物累积效应。另一方面,微塑料还会向海洋环境释放增塑剂等具有内分泌干扰毒性的有毒物质,影响海洋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此外,微塑料还能富集高浓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成为海水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载体,并产生生物放大作用,对海洋生物产生生态毒理学效应。
聚氨酯类微塑料是微塑料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生物降解是去除水体中聚氨酯类微塑料的非常有效且备受关注的方法。然而,相关技术中用于生物降解聚氨酯类微塑料的微生物仍然较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生物降解聚氨酯类微塑料的微生物仍然较少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降解聚氨酯类酵母真菌菌株及鉴定方法与用途。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类酵母真菌菌株(Pseudozyma sp.JK-464),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53。
所述类酵母真菌菌株(Pseudozyma sp.JK-464),于2022年02月2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武汉大学,邮编为:43007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53,该菌株的检测结果为存活。
所述类酵母真菌菌株,是从福建平潭(25°37′47″N,119°44′44″E)排放口附近采集到的水样中分离纯化获得的。具体地,通过将福建平潭(25°37′47″N,119°44′44″E)排放口附近采集到的水样在醋酸纤维膜上孵育,随后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得到所述类酵母真菌菌株(Pseudozyma sp.JK-46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类酵母真菌菌株和/或上述类酵母真菌菌株的代谢物的微生物菌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类酵母真菌菌株或者微生物菌剂在降解聚氨酯中的用途。
可选的,所述用途为降解水体中的聚氨酯的用途;
可选的,所述水体为海洋水和/或工业废水。
可选的,所述用途为降解水体中粒径小于5mm的聚氨酯类微塑料的用途。其中,所述微塑料是指粒径较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即为微塑料,部分微塑料的粒径可达微米级乃至纳米级。
可选的,所述用途为降解聚氨酯中的酯键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解聚氨酯的方法,使上述类酵母真菌菌株或微生物菌剂与聚氨酯在水体中接触。
可选的,所述降解聚氨酯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35℃,pH为5.5~7.5。
可选的,所述降解聚氨酯的温度为10~35℃,pH为5.5~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深圳大学,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3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科检查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相反应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