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测试装置以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92842.0 | 申请日: | 2022-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1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庄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H02J7/00;B60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思楠 |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测试 装置 以及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测试装置及系统,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供电接口、第一连接模块以及第二连接模块;供电接口的一端用于接入直流电,供电接口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模块的一端电连接,供电接口用于将直流电传输至第一连接模块的一端;第一连接模块的另一端用于接入待测电池包,第一连接模块用于将直流电传输至待测电池包以向待测电池包供电;第一连接模块的一端还与第二连接模块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模块的另一端用于接入测试终端,第二连接模块用于将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指令经由第一连接模块转发至待测电池包,以及经由第一连接模块读取待测电池包的参数并转发至测试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维修后的电池包进行性能测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测试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具有输出电能驱动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运行、与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交互信息实现充电管理、与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Vehiclecontrol unit,简称VCU)交互信息完成整车能量管理等功能。因此,电池包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然而,由于电池包充放电较为频繁、工作强度高,导致电池包容易出现故障问题。因此,需要及时对电池包进行维修并检测维修后的电池包是否正常。
目前,电池包的维修过程比较繁杂,且维修服务站点配备的测试工具有限,使得维修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无法对维修后的电池包进行性能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包测试装置及系统,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维修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无法对维修后的电池包进行性能测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供电接口、第一连接模块以及第二连接模块;
所述供电接口的一端用于接入直流电,所述供电接口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供电接口用于将所述直流电传输至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另一端用于接入待测电池包,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直流电传输至所述待测电池包以向所述待测电池包供电;
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另一端用于接入测试终端,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测试终端发送的测试指令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模块转发至所述待测电池包,以及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模块读取所述待测电池包的参数并转发至所述测试终端。
可选地,若所述供电接口的一端用于接入交流电,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源转换模块;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接口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对由所述供电接口接入的交流电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得到的直流电经由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输出至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两端各包括多个引脚,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另一端的各引脚分别用于与所述待测电池包的各信号线一一对应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包括:第一随车诊断接口,所述第一随车诊断接口的一端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
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的多个引脚中的车身控制器局域网高电平引脚以及车身控制器局域网低电平引脚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模块、第四连接模块;
所述第三连接模块的一端用于与车辆的整车线束连接,其中,所述整车线束为用于连接所述待测电池包、以及所述待测电池包所安装的整车的线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爱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2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碳纤维孔件的螺旋铣刀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光学多通道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