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脉冲波反射的窃电识别方法及窃电用户定位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89087.0 | 申请日: | 2022-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9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申磊;崔灿;李明;薛本山;张楠;蔡卫锋;杨素梅;朱曼曼;许欣欣;陈雪;吴浩然;刘刚;张敬宜;张雪姿;李奇;李宜桂;李俨洲;徐姝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11/24 | 分类号: | G01R11/24;G01R22/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廖宇 |
| 地址: | 476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脉冲 反射 识别 方法 用户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脉冲波反射的窃电识别方法及窃电用户定位系统,包括测量一目标区域内正常电路基于一预设高频脉冲信号产生的正常反射波;向待测电路输入所述预设高频脉冲信号,接收经待测电路反射回来的待测反射波,并将所述待测反射波与正常反射波进行对比;若所述待测反射波相较于正常反射波的波形和/或幅值发生畸变,则识别为待测电路发生了窃电行为;最后通过逐步缩小台区的检测范围,定位最终的窃电用户,无需电网工作人员逐户上门排查即可实现窃电用户的定位,大大提高了窃电用户的排查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且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正常用电甄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脉冲波反射的窃电识别方法及窃电用户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用电中,由于计电装置通常安装在低压侧,容易被用户以各种手段对计量的准确性进行干扰或破坏,以达到窃电的目的。目前,常见的窃电方法主要为攻击接线回路窃电,如:单相电能表零火线倒相窃电、“单相断零电表控制器”窃电、攻击二次回路窃电以及通过“节能装置”窃电等,这些方法通常是对于低压侧计量装置的干扰或破坏,若要对此进行排查,通常需要一一上门逐户排查,将大量消耗电网公司人力物力,并且,对于一些无开盖记录或者未采用破坏电能表封印的窃电方法无法排查出来,导致排查准确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脉冲波反射的窃电识别方法及窃电用户定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需上门逐户排查导致的排查效率低、排查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脉冲波反射的窃电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测量一目标区域内正常电路基于一预设高频脉冲信号产生的正常反射波;
S102:向待测电路输入所述预设高频脉冲信号,接收经待测电路反射回来的待测反射波,并将所述待测反射波与正常反射波进行对比;
S103:若所述待测反射波相较于正常反射波的波形和/或幅值发生畸变,则识别为所述待测电路发生窃电行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1包括以下子步骤:
S1011:对一目标区域内所有台区按照台区用电用户的性质划分为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其中,所述台区内对应的用电线路为正常电路;
S1012:在所述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对应的正常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输入若干第一预设高频脉冲信号和第二预设高频脉冲信号,并接收经正常电路反射回来的若干第一脉冲反射波和若干第二脉冲反射波;
S1013:提取各第一脉冲反射波和各第二脉冲反射波的第一特征参数,并归纳出该台区的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对应的第一正常反射波和第二正常反射波。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01中,所述第一类用户为居民用户,第二类用户为学校用户、商场用户及工业用户;所述第一预设高频脉冲信号为三角波脉冲,第二预设高频脉冲信号为矩形波脉冲,且所述第一预设高频脉冲信号第二预设高频脉冲信号的脉冲频率为30-50kHz。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013中,所述第一脉冲反射波和第二脉冲反射波的第一特征参数至少包括第一脉冲反射波和第二脉冲反射波的脉冲极性、峰值、脉冲上升时间、脉冲下降时间、脉冲宽度以及脉冲持续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包括以下子步骤:
S1021:在台区的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待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输入至少一组第一预设高频脉冲信号和第二预设高频脉冲信号,并多次测量经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对应的待测电路返回的第三脉冲反射波及第四脉冲反射波;
S1022:基于所述第三脉冲反射波和第四脉冲反射波归纳出对应待测电路的第一待测反射波和第二待测反射波,并将所述第一待测反射波和第二待测反射波与对应待测电路的第一正常反射波和第二正常反射波的波形和/或幅值进行比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重庆大学,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9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