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密封圈及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7535.3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3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朱鹏程;李振;赵孟军;陈刘刚;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3204 | 分类号: | F16J15/3204;F16J15/3252;F16J15/3268;F16J15/3284;F15B1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密封圈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密封圈及密封结构,该组合密封圈包括组合密封圈本体,组合密封圈本体由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以及高弹性的第三密封圈组成。第一密封圈的短边置于第二密封圈的内部,第三密封圈位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且位于第二密封圈内部;第二密封圈内嵌入金属骨架。该密封结构包括上密封件与下密封件组成一个密封的空间,组合密封圈放入下密封件的凹槽内,通过凹槽壁上的卡扣固定。本发明通过三个密封圈的配合与密封结构,提高了密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组合密封圈具有可拆卸组装、可灵活调节密封圈线径的特点,在高压甚至超高压情况下,不易发生密封圈挤入密封间隙的现象,不易发生挤压破坏和变形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圈,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性能更好、更加稳定、不易变形而且可以灵活调节密封圈尺寸的组合式密封圈,属于密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液压缸与活塞杆之间存在往复运动,必然存在密封间隙,而密封间隙两端存在压力差,从而会引起泄漏,这就需要通过安装密封圈来解决,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密封圈由O型密封圈、U型密封圈、Y型密封圈、矩形密封圈等等,每种密封圈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由于密封圈的工作环境以及工况千变万化,需要选用适合的密封圈类型,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沟槽尺寸,选用不同尺寸的密封圈;尤其是在工作压力特别高的情况下,密封圈侧向受到挤压,容易发生密封圈挤入密封间隙的现象,更容易发生挤压破坏,密封圈的材料性能以及密封性能会受到极大地挑战。目前,缺少这样一种密封性能更好、更加稳定、不易变形而且可以灵活调节密封圈尺寸的密封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密封圈,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不足,使密封圈的密封性能更好、更加稳定,尺寸调节更加灵活而且不易变形。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与该组合密封圈配合的密封结构。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组合密封圈,包括组合密封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密封圈本体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短边置于第二密封圈的内部,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第二密封圈内,将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隔开,所述第二密封圈内嵌入金属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本体及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都为截面不同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第二密封圈截面为一端开口的方形结构,开口两边为“L”形的倒钩结构,与开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槽,所第二密封圈的外侧上方设有与其为一体的密封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截面为“工”型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两边的长度不同,上方短边的长度小于长边的长度,短边和长边之间设有一宽度较厚的支撑臂,所述第一密封圈的长边中间设有内孔,第一密封圈的短边两侧为倒角结构,其长度与第二密封圈上“L”形的倒钩结构长度相同,第一密封圈的短边上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的直径相同,且略大于第三密封圈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密封圈为可拆卸的直径尺寸不同的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的为O型密封圈,其材料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例如顺丁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圈材料为内部金属骨架外层包裹橡胶的形式,所述金属骨架为强度较高的Hy-80钢。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中间的支撑壁与第二密封圈的L形的倒钩结构相接触形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密封唇的材料为硬度较高的添加有石墨的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定位槽与定位槽和第三密封圈处于一条竖直直线上。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本发明所述的组合密封圈、上密封件及下密封件,所述组合密封圈放入下密封件的凹槽内,通过下密封件的凹槽壁上的卡扣固定,用以密封上密封件(21)和下密封件(22)之间的孔隙。密封件的凹槽的宽度大于组合密封圈的宽度,密封件的凹槽的深度小于组合密封圈的线径长度,卡扣距离凹槽底部的距离等于第一密封圈长边的厚度,两卡扣位于凹槽两侧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75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