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米糠酶水解液制备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6420.2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刘环宇;李志璇;赵楚静;郭政;卫雨菲;王温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8;C12P1/02;C12P1/04;C12R1/01;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赵崇杨 |
地址: | 51022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米糠 水解 制备 嗜热栖热菌 发酵 产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米糠酶水解液发酵制备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方法。本发明将廉价的米糠酶水解液作为嗜热栖热菌发酵底物,可以单独进行嗜热栖热菌发酵或采用酿酒酵母菌进行共同发酵,能有效降低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制备成本,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同时制备得到嗜热栖热菌的胞内和胞外发酵产物,其发酵产物不仅多糖以及氨基酸含量高,还能提高酪氨酸酶抑制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嗜热栖热菌发酵合成的胞内外产物具有抗氧化、美白等生物活性,能够应用于化妆品产业上,从而实现了米糠与嗜热栖热菌功能成分的综合高值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米糠酶水解液制备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具有光保护,预防或治疗与紫外线和红外线自由基相关的损伤,修复皮肤损伤的作用。该发酵产物不仅能较大限度地减少皱纹,改善皮肤完整性,并深度保湿、滋养和改善弹性,还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因此能作为抗衰老和保湿的成分加入到化妆品中。目前,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功能较多,但其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限制了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在化妆品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稻米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年产量约2亿吨。在我国,有超过2/3的人口以大米作为主食,水稻消费量占口粮消费总量的6成以上。米糠是稻谷加工成大米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占稻谷重量的6%~8%,目前米糠主要是用作饲料,这种用途的附加值较低,有必要进行米糠高值化利用途径的探索。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米糠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如中国专利CN101575620A提供了一种以米糠为发酵原料的预处理方法;专利CN110205349A的公开了一种利用米糠水解液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方法;还有郝景峰等人发明了采用米糠水解液发酵制备乳酸的方法(郝景峰,米糠生物炼制L-乳酸的工艺研究.山东省,山东富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12-27.)。虽然现有技术中已有采用米糠进行高值化利用,但是,利用米糠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制备的方法途径还较少,现未见有利用米糠制备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文献报道。
目前,有关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制备的研究较少,中国专利CN108517345 A的公开了一种嗜热栖热菌和酵母菌组合发酵的方法,采用嗜热栖热菌进行二次发酵,可以提高嗜热栖热菌的一些活性成分;虽然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嗜热栖热菌的活性成分,但是,该方法需要严格控制发酵的酸碱条件,还需要多次增菌培养,工艺繁杂,且仅把嗜热栖热菌的发酵产物的混合物即嗜热栖热菌的胞外产物作为有效的功能成分,这使制备出的嗜热栖热菌产物并未充分发挥作用,且该发酵采用的合成培养基,成本较高。目前鲜有报道利用米糠制备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嗜热栖热菌的发酵产物,有必要开发出简单、成本低、高生物活性的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及其制备方法,能应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制备,同时实现米糠的高值化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米糠酶水解液发酵制备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米糠酶水解液制备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为了有效降低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制备成本,研究出将米糠酶水解液作为发酵底物进行制备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经过DPPH自由基清除测试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活性,还能同时制备得到嗜热栖热菌发酵的胞内和胞外产物,实现嗜热栖热菌功能成分的综合高值化利用。
一种利用米糠酶水解液制备嗜热栖热菌发酵产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米糠经过糖化酶水解得到酶水解液,将酶水解液进行固液分离后,取上清液灭菌备用;
S2.将步骤S1制备的米糠酶水解液作为发酵培养,在发酵培养基中单独接入嗜热栖热菌进行发酵培养或先接入酿酒酵母菌进行发酵培养后再接入嗜热栖热菌进行共同发酵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64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