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稳态特性的柔性驱动器及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7085.1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千;王振国;李桂伟;任露泉;韩志武;刘庆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38 | 分类号: | F16L55/38;F16L10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冉昕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双稳态 特性 柔性 驱动器 驱动 方法 | ||
1.一种具有双稳态特性的柔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驱动器(1)、中间驱动器(2)和底部驱动器(3),顶部驱动器(1)设置在中间驱动器(2)上部,底部驱动器(3)设置在中间驱动器(2)下部;
所述顶部驱动器(1)包括六个具有双稳态性能的球帽形结构(4)、气管(5)和第一连杆装置(6),六个球帽形结构(4)通过气管(5)并联在第一连杆装置(6)上,六个球帽形结构(4)在同一平面内等距分布,第一连杆装置(6)上设置有顶部驱动器输气管(7)、第一分气孔(8)和中间驱动器输气管(9),第一分气孔(8)与气管(5)一一对应,气管(5)将球帽形结构(4)与第一分气孔(8)连通,中间驱动器输气管(9)与中间驱动器(2)连通;
所述中间驱动器(2)包括一个具有双稳态性能的球帽形结构(4);
所述底部驱动器(3)包括六个具有双稳态性能的球帽形结构(4)、气管(5)和第二连杆装置(10),六个球帽形结构(4)通过气管(5)并联在第二连杆装置(10)上,六个球帽形结构(4)在同一平面内等距分布,第二连杆装置(10),上设置有底部驱动器输气管(11)、第二分气孔(12)和连接杆(15),第二分气孔(12)与气管(5)一一对应,气管(5)将球帽形结构(4)与第二分气孔(12)连通,连接杆(15)与中间驱动器(2)连接;
所述球帽形结构(4)包括外帽(13)和内帽(14),外帽(13)和内帽(14)为两个半球体,球帽形结构(4)有两个稳定位置,常态时,外帽(13)和内帽(14)处于同一方向,球帽形结构(4)输入气体时,内帽(14)受到气体压力作用向远离外帽(13)的方向运动到达阈值状态;持续向球帽形结构(4)输入气体,内帽(14)突破阈值向与外帽(13)相反的方向快速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稳态特性的柔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驱动器(1)、中间驱动器(2)和底部驱动器(3)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稳态特性的柔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驱动器(1)、中间驱动器(2)和底部驱动器(3)采用柔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双稳态特性的柔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为硅胶、橡胶、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双稳态特性的柔性驱动器在管道中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底部驱动器(3)输送气体,气体通过底部驱动器输气管(11)流经第二分气孔(12)和六根气管(5)分别到达球帽形结构(4)中,六个球帽形结构(4)受到气压的刺激,内帽(14)突破阈值向管道内壁方向即与外帽(13)相反的方向快速凸起,与管道内壁紧密贴合,支撑住自身重量;
步骤二:通过中间驱动器输气管(9)向中间驱动器(2)内输送气体,球帽形结构(4)受到气压的刺激,内帽(14)突破阈值向管道轴向方向(与外帽(13)方向相反)快速凸起,使得顶部驱动器(1)在中间驱动器的内帽(14)的带动下沿着管道轴向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步骤三:通过向顶部驱动器(1)输送气体,气体通过顶部驱动器输气管(7)流经第一分气孔(8)和六根气管(5)分别到达球帽形结构(4)中,六个球帽形结构(4)受到气压的刺激,内帽(14)突破阈值分别向管道内壁方向即与外帽(13)相反的方向快速凸起,与管道内壁紧密贴合,支撑住自身重量;
步骤四:向底部驱动器(3)输送负压气体,负压气体通过底部驱动器输气管(11)流经第二分气孔(12)和六根气管(5)分别到达球帽形结构(4)中,六个球帽形结构(4)中的内帽(14)在负压气体的作用下,迅速脱离下水管道内壁,回到常态即内帽(14)与外帽(13)方向一致;
步骤五:向中间驱动器(2)中输送负压气体,负压气体流经中间驱动器输气管(9)通往中间驱动器,球帽形结构(4)中内帽(14)在负压气体的刺激下迅速回到常态即内帽(14)与外帽(13)方向一直,使得底部驱动器(3)在中间驱动器的内帽(14)的带动下沿着管道轴向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步骤六:重复步骤一到步骤五,在下水管道中能够实现柔性驱动器在较小充气速度下,依然能够实现快速驱动,快速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708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味精及其提取分离工艺
- 下一篇:一种免工具安装的壳体及基于其的安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