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轨制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4052.2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2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芳;康新华;关静岩;吴琪;康宝臣;李晓峰;任冬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3/00 | 分类号: | F16D63/00;B61H7/00;F16D65/16;F16D1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城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9 | 代理人: | 许凯 |
地址: | 030027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轨 制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轨制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轴组和从动齿轮轴组;主动齿轮轴组包括主动转动轴,主动转动轴为纵长型圆柱体结构,于主动转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为圆环型结构;主动齿轮与主动转动轴同轴设置;从动齿轮组包括从动转动轴,从动转动轴为纵长型圆柱体结构,于从动转动轴上设置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为圆环型结构;从动齿轮与从动转动轴同轴设置;于从动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制动块,制动块设于导轨内侧,用于当从动转动轴转动时,其在从动转动轴上轴向移动以压紧导轨。本发明的导轨制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动效果佳。且该制动装置可提高壳体在装配、联调过程中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中兵器壳体因为要承受水中的压力以及克服航行时所受到的航行阻力,壳体外型多为圆柱及流线型设计,基于水中兵器的特殊作用,整个壳体要按其功能进行分段设计,在其各功能段壳体内要装配各种检测设备、能源设备、动力设备、导航设备等,在对装配及联调过程中,要反复对壳体进行移动、旋转,但是由于壳体重量问题,装配过程要反复使用吊车进行。所以在对水中兵器装配、联调操作过程中,需要一款方便的装配装置来代替实现装配过程中对分段壳体的反复使用吊车的功能,这种装配装置要具有使分段壳体在装配、联调过程中能进行轴向旋转、轴向移动、纵向移动等功能,对于实现轴向移动的同时应还能实现轴向限位。现在常用的是利用一种带滚轮的装配车在轨道上运行实现水中兵器的装配与联调,但是对于装配车的定位则更多使用螺钉紧压需制动元件也就是导轨来实现,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极易实现,但是存在的缺点是制动效果差。
现有的轨道制动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用在电梯制动的电磁驱动式导轨制动方式,这种方式制动结构复杂,但在电梯高速运动下可提供足够大的制动力;直接利用与导轨表面产生的摩擦力或是利用弹簧力作用在导轨上的制动表面的压力进行制动,这种结构较简单,但是这种制动方式会造成轨道表面磨损和变形影响轨道上运动物体的运动,长时间的话会影响整个产品的性能。
针对现有技术中制动结构复杂、操作困难,制动效果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导轨制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动结构复杂、操作困难,制动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轨制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轴组,所述主动齿轮轴组包括主动转动轴,所述主动转动轴为纵长型圆柱体结构,于所述主动转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为圆环型结构;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转动轴同轴设置;从动齿轮轴组,所述从动齿轮组包括从动转动轴,所述从动转动轴为纵长型圆柱体结构,于所述从动转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为圆环型结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转动轴同轴设置;于所述从动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制动块,所述制动块设于导轨内侧,用于当所述从动转动轴转动时,其在所述从动转动轴上轴向移动以压紧所述导轨。
可选的,所述主动转动轴包括:主动转动长轴和主动转动短轴;所述主动转动长轴穿过所述主动转动短轴并通过平键与所述主动转动短轴连接;于所述主动转动短轴上设置有所述主动齿轮。
可选的,所述从动转动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从动转动短轴、从动转动长轴和第二从动转动短轴;所述第一从动转动短轴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轴,用于与所述从动转动长轴的一端定位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转动短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用于穿过所述制动块;所述第二从动转动短轴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轴,用于与所述从动转动长轴的另一端定位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转动短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用于穿过所述制动块。
可选的,于所述主动转动长轴上且远离所述主动转动短轴的一端设置有手轮,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转动长轴转动。
可选的,还包括:槽钢;所述槽钢为倒U字型结构;所述主动转动短轴横穿所述槽钢的两端并分别通过两个轴承座将所述主动转动短轴与所述槽钢的两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4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