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自由度全主动控制洛伦兹吊舱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3108.2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0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晶;马宁;刘强;赵甜甜;高晴利;盛沙;张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B64G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度 主动 控制 洛伦兹吊舱 | ||
1.一种六自由度全主动控制洛伦兹吊舱,包括动子系统和定子系统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动子系统主要包括:舱体(1)、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外圈组件、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内圈组件、球面电机(3)动子组件、光电码盘动子光栅(4);
定子系统主要包括: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定子组件、球面电机(3)定子组件、径向支座(5)、光电码盘读数头(6)、左径向球面磁轴承(7A)定子组件、右径向球面磁轴承(7B)定子组件、前径向球面磁轴承(7C)定子组件、后径向球面磁轴承(7D)定子组件、径向球面磁轴承定子组件锁母(8)、轴向支座(9)、轴向位移传感器(10)、左偏转位移传感器(11A)、右偏转位移传感器(11B)、前偏转位移传感器(11C)、后偏转位移传感器(11D)、左径向位移传感器(12A)、右径向位移传感器(12B)、前径向位移传感器(12C)、后径向位移传感器(12D);
舱体(1)位于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外圈组件、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内圈组件和球面电机(3)动子组件的轴向下端,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外圈组件位于舱体(1)的凹槽外壁径向内侧,并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粘接在舱体(1)上,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内圈组件位于舱体(1)的凹槽内壁径向外侧,并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粘接在舱体(1)上,球面电机(3)动子组件位于舱体(1)的轴向上端,并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粘接在舱体(1)的顶部上端凹槽内,光电码盘动子光栅(4)位于舱体(1)的下端外圆径向外侧,并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粘接在舱体(1)上,径向支座(5)位于舱体(1)和光电码盘动子光栅(4)的径向外侧,光电码盘读数头(6)位于径向支座(5)底部的上端,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径向支座(5)上,左径向球面磁轴承(7A)定子组件、右径向球面磁轴承(7B)定子组件、前径向球面磁轴承(7C)定子组件、后径向球面磁轴承(7D)定子组件和径向球面磁轴承定子组件锁母(8)位于径向支座(5)的径向内侧,左径向球面磁轴承(7A)定子组件、右径向球面磁轴承(7B)定子组件、前径向球面磁轴承(7C)定子组件和后径向球面磁轴承(7D)定子组件呈正交分布,分别位于径向支座(5)的内壁卡槽的正左方、正右方、正前方和正后方,并通过径向球面磁轴承定子组件锁母(8)固定在径向支座(5)上,轴向支座(9)位于径向支座(5)的轴向上端,并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径向支座(5)的上端面上,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定子组件位于轴向支座(9)止口径向外侧和轴向下端,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定子组件位于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外圈组件内球面径向内侧和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内圈组件外球面径向外侧,并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轴向支座(9)上,球面电机(3)定子组件位于轴向支座(9)的内孔径向内侧和球面电机(3)动子组件的轴向上端,并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轴向支座(9)上,轴向位移传感器(10)位于球面电机(3)定子组件的轴心位置,并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球面电机(3)定子组件上,左偏转位移传感器(11A)、右偏转位移传感器(11B)、前偏转位移传感器(11C)和后偏转位移传感器(11D)位于舱体(1)凹槽外缘上端,左偏转位移传感器(11A)、右偏转位移传感器(11B)、前偏转位移传感器(11C)和后偏转位移传感器(11D)呈正交分布,并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轴向支座(9)的正左方、正右方、正前方和正后方,左径向位移传感器(12A)、右径向位移传感器(12B)、前径向位移传感器(12C)和后径向位移传感器(12D)分别位于左径向球面磁轴承(7A)定子组件、右径向球面磁轴承(7B)定子组件、前径向球面磁轴承(7C)定子组件和后径向球面磁轴承(7D)定子组件的水平中心位置,并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安装在左径向球面磁轴承(7A)定子组件、右径向球面磁轴承(7B)定子组件、前径向球面磁轴承(7C)定子组件和后径向球面磁轴承(7D)定子组件内,轴向支座(9)下端面和舱体(1)凹槽内缘上端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球壳间隙,形成上径轴向球壳保护间隙(13),球面电机(3)动子组件上端球面与球面电机(3)定子组件下端球面留有一定的球壳间隙,形成球面电机球壳气隙(14),左径向球面磁轴承(7A)定子组件、右径向球面磁轴承(7B)定子组件、前径向球面磁轴承(7C)定子组件和后径向球面磁轴承(7D)定子组件的内侧球面与舱体(1)外缘球面留有一定球壳间隙,形成径向球面磁轴承球壳气隙(15),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外圈组件的径向内侧球面与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2)动子内圈组件的径向外侧球面留有一定球壳间隙,形成轴向平动径向偏转磁轴承球壳气隙(16),舱体(1)的底部下端外圆柱面与径向支座(5)底部内圆柱面留有一定间隙,形成下径向球壳保护间隙(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31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